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证明,绿色金融是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将资源精准导向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绿色领域,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赢。
卖石头不如卖风景
从开山采矿到发展生态旅游,浙江安吉余村的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3年前,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安吉县启动了竹博园余村两山5A级景区创建工程,对竹博园、大竹海、姚家大院、余村等景区及浒溪流域实施综合治理、改造提升。
大规模建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可钱从哪儿来?这也是各地在生态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浙江安吉余村建设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寅给出了答案:“余村以本村为中心,统筹周边24个村,形成了片区联动、资源共享、整体提升的‘大余村’发展格局。所有资产由浙江安吉余村建设控股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并以集团整体与资本方对接。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后,我们在融资能力、风险控制、产业运营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张寅强调,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中,金融支持至关重要。若资金保障不到位,再好的规划也是纸上谈兵。
“抱团”的不仅是“大余村”,还有向“大余村”贷款的银行。“这个项目融资金额大、期限长,传统项目贷款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我行通过银团贷款模式参与本笔业务,贷款总金额10亿元,期限18年。”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安吉绿色支行副行长邓永江表示,银团贷款集合多家银行资金满足借款人融资需求,有利于分散风险、降低信贷压力、提高金融稳定性。同时,也能够为借款人提供灵活的提款和还款安排,帮助企业简化融资流程、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如今,除传统的银行贷款外,浙江安吉余村建设控股集团还正在谋划运用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方式进行融资。“目前,集团下属的一家核心子公司正在向深交所申报一笔公司债。”张寅介绍。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银行业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绿色转型需求,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创新。兴业银行发挥绿色银行专业优势,开发了环境权益质押类贷款、可持续挂钩贷款、转型金融、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债券等多笔首单业务。截至今年6月末,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绿色融资余额2219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399亿元。从业务结构来看,投向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的规模最大,为814亿元,占比58%;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产业213亿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155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73亿元。
废水瓶变成运动鞋
“5个矿泉水瓶就能生产1个鞋面,七八个矿泉水瓶就能做成一件T恤。”华峰集团在“中国鞋都”莆田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成百上千个塑料水瓶经传送带倾泻而下,经过切片、拉丝等多道工序后,变为从机器中吐出的一条条白色纤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厂区一天就能用掉六七百吨的塑料瓶,每吨大概有5万个瓶子。”
吸湿排汗的运动服、抗紫外线的防晒衣、阻燃性强的汽车内饰……华峰集团利用废旧矿泉水瓶、旧衣服作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为多家国内外知名运动品牌提供和开发轻质、低碳运动鞋面,产品兼顾功能性和环保性,并且符合国际品牌的绿色供应链标准。
这家企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金融机构的绿色支持。2021年,华峰集团子公司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年产5万吨绿色纤维技改项目”时资金不足,兴业银行莆田分行第一时间前往企业了解需求后,向华峰集团开启了绿色审批通道,在一周内完成了该笔业务的尽职调查并配备专职审查员促成审批,确保贷款及时落地。
此后,莆田分行又先后支持了华峰集团福建赛纤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循环再生绿色功能性新材料”等项目,业务涵盖集团下的13个子公司,信贷业务品种包括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及福费廷等。同时,莆田分行创新提供了贷款挂钩机制,当上述项目的资源循环效能达到更高成效时,将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华峰集团深化绿色转型发展。
“全国每10双运动鞋就有1双产自莆田。”“莆田鞋”不仅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签,也是金融服务的重点支持领域。近年来,莆田市各鞋服企业通过技术、材料、设计等系列创新,逐步实现从代工生产到研发设计、自创品牌的转型。依托“鞋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兴业银行莆田分行近三年已为全市129家规模以上鞋服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支持超140亿元。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创新路径,助力福建省内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落地福建省首笔超亿元转型金融主体贷款,助力水泥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同时,大力支持新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生态保护等领域发展,落地省内首单碳中和基金业务。
环境账就是经济账
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但要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可融资、可交易的经济价值需要机制安排。
在浙江德清的莫干山景区,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将项目贷款存续期贷款利率与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评分挂钩,激励借款人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积极促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兴业银行湖州分行与湖州市气象局联动,依托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评估,建立绿色金融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赋分标准,从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气象灾害应对保险及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影响评估五方面,对项目进行气候生态友好型评分。
“我们可以将一片森林或一座山想象成一座天然厂房,其每年产出的生态产品本应可以交易。但对于这个生态系统所涵养的水源、净化的空气,若无法度量其价值,便难以实现交易、变现或抵押。”在浙江工业大学两山中心生态价值研究所研究员夏列钢看来,生态价值量化实际上是一个需要突破的学术课题:“绿水青山究竟值多少钱?如何把生态价值转化为货币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建立的量化标准能否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经过持续探索,一套可操作的绿色金融气候生态友好型项目赋分标准最终在浙江落地,为生态价值“明码标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借款人通过一系列改造提升措施,将莫干山景区建成气候生态比较友好及非常友好型项目时,可享受贷款存续期利率优惠。”兴业银行湖州分行德清支行副行长高镇伟介绍,如借款人融资项目评估得分大于8分,下一年银行将下调贷款利率;如评估得分小于5分,下一年银行将调升贷款利率。这种方式有利于推进金融与气象数据、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双向聚合,同时提升生态景区的投资价值。去年11月以来,该行已累计为莫干山旅游文化提升工程项目发放贷款2.45亿元,助力进一步将莫干山打造成国际乡村旅游小镇的“湖州样本”。
“环境账”与“经济账”之间,正架起一座座绿色金融的桥梁:兴业银行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签署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挂钩贷款协议,落地全国首单严格遵循《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等监管要求的多指标挂钩贷款;天津银行推出“企业绿码”挂钩贷款,利率随绿码等级提升而降低;威海银行则创新开发了“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挂钩”贷款,对林业生态价值进行科学量化……为了让“看不见”的生态价值变得可衡量、可定价、可交易,金融机构各展身手,创新了各种各样的科学量化体系。这些“桥梁”不仅破解了生态项目融资难、抵押物不足的难点堵点,缓解了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压力,还激励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