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4 02:11:20 股吧网页版
图变求强:民企的活力与担当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民企以其敏锐的市场嗅觉、无畏的创新胆魄,在科技创新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活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多宝电缆、白云电气、欣旺达,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变”则通

白云电气集团从“打铁铺”到行业领军者

◎记者李五强

  坐落于广州民营科技园核心区,白云电气科技大厦楼顶的光伏板,正“沐浴”着阳光。这是一个“光储直柔充”新型配电网示范项目,整座大厦也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这是广州市首例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接接入10千伏电网的样板工程,也是白云电气集团技术创新落地的生动注脚。

  “自己的技术自己先试,试好了再给客户。”日前,白云电气集团副总经理程咏斌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公司创新技术的常规开发路径。正是这份务实创新的气质,让公司不断向上生长,从一间乡村“打铁铺”蜕变为国内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商业楼变身“试验楼”

  “2012年建成时,这只是一个普通商业楼,如今已经成了新技术‘试验田’。”程咏斌介绍,这座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楼宇,从屋顶光伏到地下电房,处处是技术突破的印记,是白云电气集团践行创新驱动的生动载体。

  2013年,该大厦启用不久,白云电气集团便率先布局清洁能源应用,在屋顶铺设4000平方米光伏板,同步安装4台风力发电机。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光伏转换效率仅15%左右,年发电量不足大厦总用电量的10%。为突破技术瓶颈,企业研发团队联合高校、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反复迭代。2024年,光伏转换效率已接近30%。“光储直柔充”项目更是具有行业标杆意义,攻克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直接接入10千伏电网的关键技术,并运用了集团旗下各公司研发的气凝胶、矩阵式储能系统、直流继电保护、直流电缆等新技术。

  如今,这套系统不仅能储存光伏电力、为电动车极速充电,还能在用电高峰时通过储能和电动车向大厦反向供电。在负一楼的电房内,机器人巡检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运维,对设备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结合电力大数据模型实现故障预警与精准检修。

  目前,该大厦设有1个电气公共服务平台、6大实验室和3个工匠培育工作室,为技术研发提供专业支撑。截至2024年,白云电气集团及旗下企业、关联企业已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4项。“这些荣誉背后,是‘只做一米宽,深挖一万米’的专注——我们从不搞多元化,就扎根电力能源这一行。”程咏斌指着荣誉墙颇为自豪地说。

  昔日的乡村“打铁铺”,已经成长为一个全球化产业集团:白云电气集团在广州、南京、桂林等20个城市建成21个产业基地,产品涵盖清洁能源发电、柔性输电、智能变配电、智慧用电等核心环节,以及智慧城轨、智慧医疗、绿色低碳园区等应用领域,产品电压等级覆盖0.4kV至1100kV。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6楼、17楼是扬新智能,做智能运维;18楼是云谷数科,做数字孪生;楼下还有做电力大数据的数字能源公司——我们这栋楼不仅是技术试验场,更是一个国家级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楼上楼下就是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在白云电气科技大厦电梯间,程咏斌指着楼层指引,道出这座楼宇的产业生态密码。

  程咏斌介绍,大厦引入的企业均聚焦电力能源赛道,不做跨行业项目。在3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里,100多家企业形成了一个电力能源领域的“微型产业集群”。“现在入驻的企业都很务实,有的做智能传感器,有的搞电力大数据,和白云电气集团形成‘上游供技术、中游做集成、下游拓市场’的完整链条。”

  扬新智能的成长,是“楼上楼下共生”的典型样本。2016年,这家以供电系统集成、智能元件为核心的企业成立时,团队仅5人,还面临融资困难。白云电气孵化器第一时间向其投资300万元(占股6%),并开放大厦电房作为“试验田”,让其开发“智慧楼宇智能一体化管理平台”——从解决大厦“数据孤岛”痛点入手,扬新智能逐步积累技术经验,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白云电气集团将大厦的孵化能力延伸至外部,对神山工业园进行提质增效改造,建设“广州轨道交通装备创新园”。大厦里的在孵企业可在创新园完成中试与量产,创新园的企业也能回到大厦共享实验室资源、对接研发团队,形成“楼上研发、楼下生产”“大厦孵化、园区落地”的协同发展格局。

  截至2024年,白云电气孵化器已培育企业17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0家,为电力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通”则久

多宝电缆坚持良心做好线缆

◎李子健记者刘逸鹏

  从边陲小厂到行业标杆、从投标接连失利到成为一家大型央企的核心供应商,云南多宝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宝电缆”)用了近三十年时间,在“慢就是快”的经营哲学中逐步发展壮大。

  多宝电缆的蜕变,不仅是中国电缆行业从粗放走向高质、从“能通电”迈向“安全、可靠、绿色”的一个发展缩影,也是民营企业从“求生存”到“谋长远”的一个时代变迁。

  近日,多宝电缆董事长郑晓城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打造一家跨越世纪、持续创新的“百年企业”,在时代浪潮中稳健前行,与中国制造业共成长。

  “失败了,大不了回去种地”

  在郑晓城的记忆里,自己小时候的时光几乎都与电缆“缠绕”在一起。

  “我们就在车间里长大的,看着原料变成一根根电缆成品,听着机器的轰鸣声入睡。”郑晓城说着,思绪又回到了大学期间的那个下午。

  “要不早点回来接手公司?”父亲一通电话将郑晓城和他弟弟从校园拉回了工厂。那时,郑晓城才20岁左右。

  “没有想过拒绝吗?”面对记者的追问,郑晓城顿了顿神,才缓缓开口道:“虽然父亲说得轻松,但家里人都清楚,这背后也藏着不少无奈。父亲年轻从军时落下病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繁重的工作,身体日益衰弱,他怕等不到我们大学毕业了。”

  几天的思想斗争后,他和弟弟还是接过了这副担子。

  彼时,整个线缆行业正处在“野蛮生长”阶段,而多宝电缆年营收不足一亿元,员工不过百人。“当时,有些企业通过偷工减料、缩减规格来降低成本,产品不达标,却凭借低价在市场上抢占份额。”郑晓城说。

  逆境,考验人性。“说实话,我当时甚至也想着要动摇。”郑晓城坦言。

  “什么时候都不能为了赚钱,丢掉底线和良心。做线缆就是跟‘电老虎’打交道,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反正我们以前就是农民,就算失败了,大不了回去种地。”郑晓城父亲的一席话,斩钉截铁。

  “现在回过头看,真的很庆幸当时没放弃质量。当年那些赚快钱的企业,后来大多已在行业整顿中被淘汰。多宝电缆因坚守质量活了下来,赢得了市场的尊重。”郑晓城至今仍不免感慨。

  “哪怕亏钱,也要守住诚信”

  如果说质量是多宝电缆的“立身之本”,那么诚信便是“成事之基”。

  连续两年投标,多宝电缆都是铩羽而归。2010年,多宝电缆才首次中标央企的一个电网项目,机会来之不易。但是,喜悦之后很快就是苦恼。

  郑晓城告诉记者:“当时,我们自身报价失误,误把铜产品的价格报成了铝的价格。报价错误,但规则明确,事后也无法更改。要是硬着头皮完成项目,公司预计要亏损五百多万元。这对当时的多宝电缆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公司内部出现了“弃标止损”的声音,郑晓城一时陷入两难——弃标会严重影响企业信誉,日后再想与该央企合作,恐怕难如登天;不弃标,就要亏本做下去,巨额亏损可能要拖垮公司。

  “就算回去务农也无所谓,但绝不能轻言弃标!”郑晓城和弟弟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做出了履约的艰难决定。

  “就算咬着牙也要做,哪怕亏钱,也要守住诚信。”之后半年,多宝电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甚至连发工资都捉襟见肘,只能靠融资勉强维持运转。员工们知道企业在“贴钱做项目”,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反而更加用心地把控产品质量。

  更多的潜在客户被多宝电缆的守信与担当打动,开始主动接触公司。“这场看似‘失败’的履约,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宽广的市场通道。”郑晓城说。

  “融入国家战略,才是长远之道”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与技术实力,多宝电缆已成功为三峡工程、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级重大项目供货。为填补澜湄流域电线电缆产品包装技术领域的标准空白,推动澜湄区域标准互联互通,多宝电缆集团牵头起草了3项澜湄流域云南省地方标准,为区域行业标准建设提供了“多宝方案”。

  “做线缆容易,做好线缆难。”郑晓城表示,多宝电缆一直怀有一个坚定的梦想——打造“百年企业”。

  在郑晓城看来,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百年企业”很是稀缺。这并非受经济环境或体制制约,更多的是因为改革开放后,不少民营企业接触市场经济的时间尚短,早一代的企业家受文化程度和视野所限,容易走上“赚快钱”的捷径,关注短期目标而缺乏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

  郑晓城习惯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制定企业规划,确保公司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十四五”期间,多宝电缆投资10亿元在昆明建设新产业园,预计今年可以正式投产,为扩大产能、提升效率奠定基础;着眼“十五五”,多宝电缆计划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筹备建设院士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以及高原气候特种线缆研究检测中心,通过搭建更高层次的科研平台,持续提升核心技术实力,更好地适配国家发展需求。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推进,云南正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为本地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多宝电缆率先在南亚、东南亚市场启动战略拓展,并深度参与包括中老铁路、中老高速万万段、中国老挝磨憨—磨丁合作区联合运营中心等一系列标志性国际合作项目的建设与供货工作。

  截至目前,多宝电缆的产品已服务于十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业务覆盖电力、交通、园区建设等多个领域,切实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郑晓城表示,未来,多宝电缆将继续依托合作平台,深化国际合作,输出中国先进制造经验,为中国品牌“走出去”注入更多动能。

  郑晓城相信:好企业不仅要做行业的“优等生”,更要做国家战略的“参与者”。唯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才是真正的长远之道。

  多宝电缆的故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坚守与专注的奋斗史。

“久”则远

欣旺达持续提升电池容量密度与续航

◎记者覃秘何漪

  “这款半固态电池芯,体积和重量比传统电池减少一半,能量密度却超过300Wh/kg(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区间普遍在200至300Wh/kg)。”近日,在欣旺达总部展厅,工作人员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公司在固态电池研发中的最新进展: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完成开发,第二代电芯样品进入中试阶段,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已实现400Wh/kg级方案与工艺验证。

  三十多年前从一家电子加工厂起步,欣旺达凭借持续的技术迭代与创新,逐步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类电池和动力电池供应商,成为新能源赛道上的领跑者之一。欣旺达董事长王威说,电池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司很幸运,选择了这个赛道,那就踏踏实实在这个上面下功夫,用心做好每一块电池。

  锚定高端

  1997年,欣旺达从佳利达电子加工厂独立出来,初期从事镍铬电池生产与销售,定位为一家电池OEM(代工生产)和ODM(设计并代工)服务商。2000年,得知康佳计划推出自主品牌手机的信息后,王威主动上门争取合作。

  据介绍,为达到康佳的要求,欣旺达团队昼夜不停攻关。最终,欣旺达产品的品质与工艺均超越了原装电池,赢得了康佳的大订单,也迈出了切入高端市场的关键一步。

  “与谁同行,至关重要。”王威说,只有对标高端客户需求,不断以高标准推动技术推陈出新,才能打造出优秀产品。公司产品质量始终保持行业领先,也赢得了越来越多高端客户和市场的信任。

  欣旺达持续攻坚技术痛点,提升电池容量密度与续航性能,成功进入飞利浦供应链,陆续与日本电气、海尔等国内外大厂建立合作关系,并进入苹果产业链,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大力推进产业链垂直整合,自建模具、精密结构件及表面处理产线,提升生产自主性与协同效率,同时在笔记本电池领域专项研发,在容量、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关键指标上,不断取得突破。

  2013年,欣旺达通过多家头部手机及电脑品牌的供应商认证,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次年,公司营收增至42.79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1亿元,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双跨越。

  共建生态

  在欣旺达展厅内,理想、雷诺、日产、大众、沃尔沃等车企标志显得格外醒目,勾勒出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图景。

  欣旺达和理想演绎了共同成长的经典案例。据介绍,在与理想汽车合作初期,欣旺达在动力电池领域尚未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面对客户提出的增程式技术路线及高端定位需求,公司选择了共同创新,最终助推增程式技术成功落地。

  “我们注重与客户共同开发定制解决方案。”王威表示,欣旺达为理想专门设立事业部,构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条合作,联合设计CTP(电芯到电池包)电池生产线。

  近日,理想汽车与欣旺达以50:50的出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与销售,其自研电池计划于2026年上车。

  “当多数企业聚焦纯电技术路线时,我们选择深耕HEV(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池领域,既满足车企降本需求,也实现了差异化竞争。”王威说。

  秉承“不只卖产品,更共建生态”的理念,欣旺达实现从“技术并跑”到“全球引领”的跨越,展现出中国混动电池技术的强劲实力。今年上半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269.85亿元,其中,电动汽车电池收入达76.04亿元。

  前瞻布局

  在锂电池行业深耕近三十年,欣旺达已形成消费类电池、动力科技、能源科技、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五大业务板块。公司持续推动技术向新兴领域延伸,积极布局储能、低空经济等赛道,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威认为,欣旺达擅长研发创新,主营业务现金流健康,现阶段正瞄准新方向加大投入,率先卡位新兴市场,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移动储能行业存在的安全性低、效能差、适配场景有限等痛点,欣旺达于今年4月成功推出2MWh液冷一体式移动储能车实机。该产品为行业首款采用液冷技术的移动储能解决方案,容量为2MWh,循环寿命达6000次,全周期运行成本较传统柴油方案降低15%至20%,可广泛应用于电网维护、应急抢险、活动保电、移动充电及临时供电等场景。

  面对低空经济的兴起,欣旺达今年5月发布“欣·云霄2.0”低空飞行器电池,采用了创新“软固态”的技术,能量密度达360Wh/kg,具备高安全、高性能和宽温域适用特点,适用于城市通勤、农林植保、紧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多种低空应用场景。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新能源电池已深度融入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市场空间依然广阔。”王威表示,未来,欣旺达将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以技术驱动和稳健经营,在全球能源变革中持续突破,不断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