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持续升温。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按基金成立日统计),9月份以来新成立基金143只(仅统计主份额)。
整体来看,新发基金的投资聚焦科技、港股双主线,且主要为权益类基金。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月内新发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达101只,占比超七成。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权益类基金发行火热,反映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对权益市场的信心持续增强。
具体来看,9月份以来多只新成立基金呈现“认购热”特征。主动权益类产品里,招商均衡优选混合A于9月2日首发时设置50亿元募集上限,最终认购申请确认比例为56.67%,成立规模接近上限,成为年内最受关注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之一;被动指数型产品则聚焦细分赛道,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天弘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A、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A等产品,凭借对机器人、港股科技、创业板等领域的垂直布局,吸引大量资金参与,反映出投资者对细分赛道的专业化配置需求较大。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9月份以来新成立的基金中,40余只基金聚焦科技领域,覆盖AI产业链、机器人、科创板等细分方向;13只基金以港股为主要投资标的,涵盖港股通科技、恒生生物科技等主题。
相关基金对于科技赛道的布局也与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富荣基金基金经理郭梁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AI算力需求正从训练向推理场景大规模迁移,这一趋势正在驱动硬件设计发生根本性变革。这影响了PCB(印制电路板)、连接器、散热等配套环节,驱动整个硬件生态迭代升级。”
从投资逻辑看,郭梁良看好三大方向的机会:一是掌握解耦架构以及高带宽互联、低精度计算能力的科技企业,或有望优先受益于AI推理需求爆发;二是高端PCB、液冷散热、高速连接器等关键硬件组件供应商,单设备价值量或显著提升;三是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的算力解决方案提供商,AI推理优化将加速其商业化进程。
业内机构普遍认为,近期基金发行热度提升是市场向好趋势与产业机遇共振的结果。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市场回暖修复了投资者信心,权益类基金的赚钱效应带动风险偏好提升,投资者借道基金参与权益市场投资的意愿明显增强。同时,基金公司主动把握热门赛道机遇,加快产品发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