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将在明年正式开展。随着农业农村发生新变化,此次农业普查将在调查内容、调查手段、调查方法上有所创新,还将有六大方面措施保证数据质量。
在9月23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统计开放日上,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农村经济研究处处长孟晓娴介绍,这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农村环境更加宜居、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农业普查也在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新”。
一是调查内容新,这次普查在摸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进行调查。二是调查手段新,普查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普查的数智化水平。三是调查方法新,孟晓娴表示,“我们将采取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长表与短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提高普查工作质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全国农业普查已分别在1996、2006、2016年开展了三次,每一次都为国家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本次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乡村发展基本情况、农村居民生活情况等。
《通知》强调,要始终坚守数据质量第一原则,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为保证本次农业普查数据质量,孟晓娴介绍将重点采取六方面措施:
一是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增强普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让广大农民朋友认识普查、了解普查、配合普查。三是扎实做好普查培训,加强诚信诚实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四是精心组织现场登记,准确采集调查对象信息。五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获取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六是全程实行质量控制,强化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普查登记工作结束以后,开展事后质量抽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