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当地时间9月22日下午,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也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只剩美国未承认巴勒斯坦国。
而与此同时,以色列方面则表现冷淡,甚至扬言称其目标不仅在于加沙。在此次会议开始前,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丹尼·达农对媒体称,这一会议就是一场“政治秀”,而以色列会继续军事行动。
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五常”只剩美国
在22日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时机已到,我们不能再等待,”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我们希望两个国家能在和平与安全中共存。”他表示,巴以冲突持续多年,造成死伤无数,国际社会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条生命都是生命,”他强调,“我们有责任彼此保护。”
马克龙还表示,法国将在巴勒斯坦设立大使馆,前提条件是“所有人质得到释放,并且停火协议达成”。
卢森堡首相弗里登表示,卢森堡此举并不是在针对以色列做出决定,而是在针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行动做出决定。卢森堡政府认为,以色列现政府的行动违反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当地时间22日晚,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通过视频方式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对联合国及与会各国为促成《纽约宣言》表示感谢。阿巴斯称,该宣言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启“不可逆转的步骤”,以结束巴勒斯坦的人道主义危机和以色列的占领,推动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与以色列在安全、和平和睦邻中并存。
关于战后加沙管理问题,阿巴斯提出成立一个临时管理委员会,在阿拉伯及国际社会支持下,由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政府领导。阿巴斯呼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及其他武装组织必须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交出武器,并承诺巴方将推进全面改革议程,加强治理、透明度和法治建设。
阿巴斯对近期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多个国家表示感谢,呼吁尚未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尽快采取行动,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并表示巴方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落实“两国方案”,为地区和平、安全与繁荣奠定基础。
联合国安理会18日就加沙停火决议草案表决,15个成员中14个投了赞成票,常任理事国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导致决议草案未获通过。美联社评论,这一投票结果凸显美以两国在国际上陷入日渐孤立的窘境。
以色列:不承认“两国方案”
内塔尼亚胡:以色列目标不仅在加沙
当地时间9月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开始前,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丹尼·达农对媒体称,这一会议就是一场“政治秀”,而以色列会继续军事行动。
在回答央视记者有关“两国方案”的提问时,达农称,在2023年10月7日袭击发生前以色列国内确有讨论“两国方案”,但现在已搁置了。在记者追问下,达农称“不会再谈‘两国方案’”。
另据央视记者当天获得的以色列代表团致联合国安理会主席信件,以色列不会参加安理会定于当地时间23日举行的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
信函称这一会议与犹太新年重合,以色列请求重新安排时间但未果,因此不能出席。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2日与军方高层举行犹太新年祝酒活动时表示,未来一年将是“以色列安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以色列决心实现所有战争目标,而其目标“不仅限于加沙地带,还要在各领域开辟安全、胜利与和平的新机遇”。
他称,以色列必须且有能力摧毁“伊朗轴心”。
内塔尼亚胡曾在21日发表声明,指责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正为“恐怖主义”提供奖励,称约旦河西岸“不会有巴勒斯坦国”。按照他的说法,他将在访美回国后就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作出回应。
行动加剧!
以军推进加沙城
以色列外交部22日发表声明说,以方将阻止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全球坚韧船队”抵达加沙地带。
声明称,这一援助船队由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组织,旨在为其服务”。以色列不允许船只进入当前交战区域,也不允许其突破以方对加沙地带实施的海上封锁。
声明说,以方呼吁船队在以南部城市阿什凯隆一处码头停靠并卸货,使援助物资在以方协调下转运至加沙地带。
“全球坚韧船队”由约20艘船组成,成员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寻求打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船队原计划8月31日从西班牙巴塞罗那港口起航,但因恶劣天气返港,9月1日再次启航。
本月8日和9日,“全球坚韧船队”两艘船在突尼斯港口停泊时接连起火。突尼斯官方否认首起事件如船队组织者所说是以色列无人机袭击导致,但认定第二起为“有预谋袭击”。国际媒体预计,“全球坚韧船队”将被以军拦截。
此外,以色列国防军21日发表声明称,以军第36师的部队已进入加沙城,并与当地武装人员在地面和地下设施进行交战。
以军称这是“基甸战车2”行动的一部分,旨在扩大作战范围。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21日,以军导弹击中加沙城阿尔萨布拉社区,导致当地一户人家25人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丧生。幸免于难的亲属说,仍能听到从废墟中传来的呼救声。
巴勒斯坦寻求建国历程曲折
有分析认为,西方国家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主要是出于对加沙持续的人道主义危机的强烈不满,以及对于美以激进行动导致“两国方案”的实现基础被不断掏空的担忧。此次联合国大会正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反映出西方世界内部对以色列政策的共识裂痕正逐步加大。
分析称,在目前多国已经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大背景之下,短期内可能对缓解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冲突对抗影响有限,但中长期仍然可能会推动巴以问题转向一个多边调解的框架,推动“两国方案”重启。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即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从根本上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大民族和谐相处,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和平。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阿拉伯国面积为1.15万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当时广大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这个阿拉伯国未能建立。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181号决议规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国领土。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第181号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全部领土。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并在1974年被确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1988年,巴解组织在阿尔及利亚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但未确定其疆界。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后,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同以色列先后签署《奥斯陆协议》等一系列协议,陆续收回了约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和加沙地带全境实现有限自治。但由于巴以立场分歧,国际和地区政治气候变幻,20世纪90年代后期后,巴以和谈未再取得实质性进展。2000年,因以色列时任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位于耶路撒冷老城的圣殿山(穆斯林称“尊贵禁地”),巴勒斯坦民众发起第二次“大起义”,此后和谈屡次重启,又屡次中断。2014年4月底,巴以和谈再次陷入僵局,此后未再重启。巴勒斯坦建国进程陷入停滞。
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国是落实“两国方案”的重要步骤之一。1988年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后,现已得到超过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的正式承认。2012年,第6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授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但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偏袒以色列,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2024年4月,美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了一项关于巴勒斯坦申请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安理会决议草案。美国的相关政策引起了包括其西方盟友在内的越来越多国家的不满,国际社会要求承认巴勒斯坦国、落实“两国方案”的呼声日益高涨。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