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人口结构、技术变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民众在投资、储蓄、消费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未来居民、家庭对养老、健康、长期护理等保险产品和养老医疗服务、长期照护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将不断提升。商业保险凭借其独有的风险保障兼具财富传承功能,将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近日举办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专家认为,当前保险行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不过行业发展仍面临挑战,供需两端错配现象仍然存在。未来,商业保险应从单一风险补偿升级为生活品质、财富管理的全面管理工具。
保险业深化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保险行业处于深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挑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表示,从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看,新兴市场保险业增长初期主要依靠制度推动,后期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拉动。中国的保险业目前正处于转型临界点。同时,根据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曲线测算,保费收入弹性的高点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中国目前人均GDP约1.35万美元。这意味着我国保险业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和规划。梁涛表示,意见发布一年来,保险业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和灾害防控网,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梁涛表示,从规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是从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等来看,我国离全球平均水平还存在差距。
此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风险管理偏好也发生了变化,但保险业作为服务供给侧并未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作出及时调整。益普索(中国)董事李海岚认为,目前保险业供需两端仍存在四大错配,包括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供给错配、足额健康保障需求与低覆盖供给错配、跨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多元化养老需求与弱协同供给错配。
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消费者在选择风险保障方案时,其决策维度早已超越单一产品功能,转而聚焦“产品+服务”的全链条体验。未来保险公司需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从单一的经济补偿机制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升级。
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需求已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迭代,客户对保险公司的期待已超越保单本身,延伸至健康、养老、财富等生活场景,保险服务供给唯有围绕不同客群构建覆盖客户家庭全生命周期的分层体系,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梁涛认为,保险行业应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行业深层次转型,包括强化合规管理、坚持“报行合一”、推动负债结构转型,重视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创新、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积极应用科技赋能,重塑保险经营逻辑、投资端支持国家战略,加强服务实体经济、完善人才体系建设等。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表示,保险公司应关注客户需求,以家庭需求作为切入点,在满足家庭医疗健康、养老规划、财富保值增值、财富传承等方面的需求上提供相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