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在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用一组数据进行了阐述:“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
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鼎力支持。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向创新领域聚集,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并购重组为例,9月24日,《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发布将满一年。在这段时间里,包括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在内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发布并购重组公告,以期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在加强产业整合、完善产业链布局等方面寻找机会。
这正是资本市场发挥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笔者认为,未来,资本市场要持续赋能科技创新。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的政策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激活创新资本动能。
一方面,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政策协同,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优先支持这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引导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并购力度,实现外延式、跨越式发展;要鼓励科技创新型上市公司加大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重组,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另一方面,要精准识别那些披着“创新”外衣的公司,防止它们抢占真正的创新公司资源。一旦发现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要严厉惩处。
二是要加大力度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有效服务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行业市场变化快、风险高、竞争激烈,对资本的风险忍受程度提出较高要求。从全球经验看,很多引领性科技企业的崛起,都离不开长期耐心资本的投入。因为耐心资本对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并且追求中长期收益,可以让科技创新拥有稳定预期和试错空间。因此,要持续引导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让其成为助力优质科技企业成长的“加速器”,以更好地护航科技企业发展。
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必将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