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品牌“始祖鸟”联合艺术家蔡国强在青藏高原举办“升龙”烟花秀,引发全网热议。生态系统脆弱的特定环境,是否可以举办烟花燃放活动?如何进行事前评估以及环境污染控制?9月22日,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研究员彭应登进行解析。在他看来,应当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但也不必“一刀切”。

“升龙”烟花秀。
一场“高原烟花秀”,引爆全国舆论,彭应登也在持续关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他首先谈到,应当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在生态系统相对脆弱的区域开展这种艺术创作,或者演艺、拍摄活动等,只要可能会对当地的植被、动物、生态环境造成扰动,都不应该提倡。一般来说,至少也要预先经过生态环境部门、林草主管部门等单位的充分论证。如果要进入到高原地区,可能还需取得自然资源部门的同意。”
彭应登介绍,按照我国现行《自然保护区条例》,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自然保护区,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还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应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他指出,另一个概念是“生态保护红线”,一般将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纳入其内。
“有关部门进行审批时,应该对施放烟火的具体环境做一个详尽的了解,比如是否划入自然保护区或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有没有可见动物、珍稀植物等明确的保护对象等,以此来判断其环境敏感度。”彭应登表示,还要考虑燃放烟火后的废弃物是否具有毒性和污染性,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属于长期持续、累积性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恢复难度等,最后综合评估,是否都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彭应登认为,凡是涉及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都要持谨慎态度,但也不必“一刀切”,只要动作稍大一点,就什么都不许可了。“目前网络上有一些声音,其实也包含着主观臆断,过早下结论了,我认为也是不可取的。还是要理性、客观地去看待。”他建议,由多个部门从不同维度进行评估,协同管理,在给予一定空间的同时,做到更加稳妥、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