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上述信息。他表示,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关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他表示,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美联储降息后我国主要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是新时代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潘功胜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人民银行聚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实现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
潘功胜表示,首先是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其次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然后是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最后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日前,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对此,潘功胜表示,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美元指数基本维持在97的区间附近,国际资本市场总体上行,大宗商品市场振荡下行。我国的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也保持平稳运行。
关于中国的货币政策,他强调,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市场也非常清楚,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立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往前看,潘功胜表示,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银行业总资产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世界第二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潘功胜介绍了五年来我国金融事业取得的成就——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潘功胜介绍,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60%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潘功胜提到,“十四五”期间,我国有序处置了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了外部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有力保护了广大储户、中小投资者利益。
在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方面,潘功胜介绍,相关工作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总体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关于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他说,汇率市场方面,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债券市场方面,有效弱化和阻断风险的累积,债券违约率保持低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资本市场方面,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不断健全支持资本市场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