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A股市场冲高回落。
受此影响,公募FOF的回撤较为明显,多只产品单周回撤超1%。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联储年内再降息2次的概率提升,降低了现金回报的吸引力,而长久期国债的资本利得机会或浮现,建议关注股债多元机会。
A股回调,多只公募FOF单周回撤超1%
上周(9月15日至21日),A股市场冲高回落,在市场快速上涨后遇到阶段性上行阻力,后续大概率回归慢牛演绎。宽基指数方面,上证指数下跌1.30%,深证成指上涨1.14%,创业板指上涨2.34%。
美东时间9月17日,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是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最新公布的经济预测摘要上调2025-2027年经济增长,最新的利率点阵图则暗示年内或仍有两次降息可能。
受此影响,公募FOF单周回撤明显,许多产品的回撤超1%。股票型FOF当中,国泰行业轮动A单周跌幅超过3%,混合型FOF中的前海开源裕源跌幅超过2.59%,养老目标FOF当中的国泰民安养老2040三年A跌幅超过1.12%。
在业绩表现出色的基金方面,华夏优选配置A上周收益率录得0.18%,是股票型FOF中业绩最好的一只;财通资管博宏积极6个月持有A上周收益率录得2.25%,是混合型FOF中业绩最好的一只;养老目标FOF中业绩最好的是工银养老2050五年持有A,单周业绩录得2.76%。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美联储年内再降息2次的概率提升,降低了现金回报的吸引力,而长久期国债的资本利得机会或浮现。基于美元可能继续走弱,非美市场和黄金可能持续保持韧性,而从估值吸引力、盈利趋势和市场动能来看, A股、港股及日股的结构性机会值得继续关注。但基于整体风险回报的平衡,投资者宜在优质债券、价格合理的股票、跨市场资产和另类资产中保持多元化。
天风证券研报分析指出,后续债市更有可能继续沿着区间震荡的状态演绎,多空博弈或仍是主旋律。前文提及,当前债市难以走出独立行情的原因在于缺乏新的叙事逻辑,以及配置盘的持续缺位,但即便出现增量政策加码或是国债买卖落地,预计对当前格局的影响或相对有限。
海外权益市场上涨,QDII-FOF能否迎来机遇?
上周,海内外权益市场表现强劲,QDII基金涨幅领先,商品基金受黄金回调影响微跌,基金市场新成立产品以权益和被动指数型为主,整体呈现结构性分化。
QDII-FOF(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FOF)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公募基金,通过QDII机制投资境外市场,主要投资海外基金(如美股、港股等),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未来,此类基金能否迎来投资机遇值得关注。
有分析指出,这类型基金通过投资海外基金,可分散风险并捕捉不同市场机会。此外,通过精选优质海外基金构建组合,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在合规要求方面,需通过QDII机制操作,需遵守中国证监会的跨境投资监管规定。
据国金证券的研报统计,截至2025年中报,QDII基金总数量307只(币种及份额合并计算),总规模约6782.72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因外汇额度发放有限,规模增速放缓,环比2024年报增长率11.3%。
其中,规模较大的是港股3043亿、美股2272亿,合计占比78%。2025上半年港股QDII规模增加322亿为最高;其次为美股QDII规模扩张202亿,在一季度缩水而二季度随市场反弹增加;债券QDII增加68亿、占比升至7%;而泛东南亚QDII的规模缩水最多,下降11亿、占比降至0.4%。
此外,今年上半年QDII申赎净额-246亿份,因港股QDII中有少量互联网、科技、医疗保健ETF出现大额赎回,可见部分资金对港股获利了结。QDII持有人结构以个人为主,不过机构投资者占比均值升至26%。因此,未来FOF基金投资相关QDII基金的空间和参考范围依然较大,对相关FOF的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