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煤炭市场延续供大于求态势,行业整体效益下滑,提升煤质成为抵御市场波动、稳住经营基本盘的核心抓手。同时,集团各矿井下地质赋存条件日趋复杂,煤层灰分升高、构造矸石占比明显增加等问题集中显现,给煤质保障带来挑战。这一背景下,华阳集团各单位通过全链条攻坚,突破内外困境,实现煤质提升,擦亮“阳优”品牌。
从华阳集团选煤质量管理中心了解到,今年1至6月,华阳集团在煤层灰分同比升高0.52%的情况下,原煤灰分同比降低0.53%,末煤发热量年度累计完成5279大卡,比计划提高62大卡,同比提高117大卡。
源头把控从井下强化煤质管理
“矸石含量是影响煤质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煤炭中的无机杂质,矸石会增加煤的灰分,降低发热量,从而影响商品煤质量和售价。”选煤质量管理中心煤质室主管杨怀杰说,井下设计是煤质管控的第一步,通过科学的设计加上标准化工艺,可以为“多出煤、少出矸”打下坚实基础。
上半年,选煤质量管理中心联合生产、机电等业务部门积极研究制定合理避让大型构造、调整工作面设计、配备薄煤层装备、安装除铁器等措施,累计开展井下煤质动态督查352次,开展煤层质量、入厂原煤质量、末原煤质量、矸中带煤等质量抽检3079次,将影响煤质的问题纳入半年煤质管理标准化评分考核,并积极督促整改,推动井下煤质标准化提档升级。
华阳集团地质测量部地质室主任杨智华介绍:“今年,我们共探测出20个大型构造,其中7个构造所在工作面已经调整了采掘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采出矸石。”
近日,在平舒公司调度指挥中心看到,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不同颜色标识的煤层如地层切片般层次分明,视频监控中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设备协同联动,一块块煤炭通过井下胶带输送机送至地面。
6月份以来,平舒公司井下回采工作面构造较多,8120工作面煤层薄,且有一层由黑色砂质泥岩组成的伪顶,加上掘进岩巷进尺比例大,造成原煤灰分高,商品煤发热量明显下降。平舒公司选煤厂主管王浩说:“平舒利用斜井提升8120工作面的原煤及掘进矸石,储存至储煤场单独销售,这样可以充分利用8号原煤硫低的售价优势,也避免高灰8号原煤进入洗选系统,影响末煤发热量,既保证了入洗原煤的煤质,又提高了综合效益。”
开元公司同样重视煤质源头把控,该公司9703工作面分9号上、9号下两个煤层,随着采掘的深入,后半段煤层出现分岔,上煤层日趋变薄的同时,夹矸越来越厚,从经济效益考量,开元公司将工作重心放在煤层较厚的下煤层,有效减少矸石开采,保障了煤质。
此外,由于今年以来各矿井下生产条件都不太理想,在优化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各矿也更加注重井下采掘工艺管理。

图为采制样工正在进行筛分试验
新景公司综采二队队长郗校东介绍,为保障煤质,他们通过不断优化放顶煤工艺,减少矸石排放;通过严格机头机尾割煤工艺,减少铁网等杂物落入原煤中;通过控制井下喷水量,避免原煤含水量过高影响洗选。今年以来,新景公司还将安监员纳入煤质管控系统,充分发挥安监员24小时现场盯头盯面的管理优势,进一步加强源头煤质管控。
中端治理在洗选过程中提升煤质
如果说井下是煤质管控的源头,那么洗选就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在洗选加工阶段,生产的煤炭通过运输皮带进入洗选系统后,经过不同设备和工艺,最终进入不同产品仓。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市场环境,集团积极推进‘全入洗、精品煤’战略,实施选煤厂技改,实现煤炭全入洗,进一步提升商品煤‘含金量’。一矿、二矿、新景、开元选煤厂技改工程和七元新建选煤厂项目已于去年年底完工,平舒选煤厂技改项目和泊里新建选煤厂预计今年年底完工。”选煤质量管理中心选煤室主任李威说。
华阳一矿重介二队党支部书记岳军说:“这次技改,增加了很多新设备,优化了很多工艺,这些新设备体型更大,相应的参数压力、入洗量、流量等都有提升。”
岳军介绍说:“在工艺管控过程中,我们加强检测的频次和进度,提高入洗前后灰分、介质损耗、产品带介等数据检测准确度,在及时调整设备参数的同时,加强现场设备检查维护,减少设备故障率,从而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最终实现产品质量达标。此外,由于原煤质量较差,我们今年原煤的入洗量较先前提高约60%,确保煤质提升。”在一系列举措之下,今年以来,华阳一矿铁路、公路运输末煤发热量均在5500大卡以上。
新景公司重介二队班组长孙勇说:“新的洗选设备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洗选过程中,职工需要根据洗选的效果及时调整参数,所以对职工进行了专项培训,通过老带新、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打造优质洗选队伍。”在各方努力下,今年上半年,新景公司末煤发热量同比提高349大卡。

图为华阳集团新景公司洗煤厂末煤车间职工观察磁选机运行状态
选煤质量管理中心中心实验室主管薛永妍介绍:“选煤质量管理中心所属中心实验室、一矿站、二矿站、新景站、开元站、平舒站和天成站等7个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硬件条件、管理水平及检测能力持续达到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生产过程检测可以精准分析各项煤质指标,为洗选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商品煤检测可为贸易结算提供权威依据。”
终端发力在运销中筑牢品牌根基
如何将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成为华阳集团煤质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说洗选是提质关键,那么精准配煤就是提升价值的“临门一脚”。

图为华阳集团天成公司煤炭外运装车作业
华阳一矿结合市场需求和井下原煤生产情况,建立高效信息共享机制,不断优化销售和生产环节,确保煤炭产得出、销得快、质量优。优化配煤技术,将末煤、煤矸石、二矿中煤按比例配成热值3200大卡的配电煤,赢得市场客户广泛青睐,成为提高销售业绩的重要支撑。
天成公司依托成熟的“方案化销售”体系,创新推出“菜单式供应”服务,将煤炭销售理念转化为实际解决方案。在采购环节,建立了系统化的“储运提报-市场采购-经营定价”闭环流程,确保采购运作低成本、高效率,保障生产供应稳定。在储煤场管理方面,采用“分堆存放、动态调配”的标准化模式,借助配煤机实现计算机精准计量,并按照客户指标进行煤种混合加工,形成类似“中央厨房”的精细化运作体系,成为灵活响应客户需求的关键支撑。
选煤质量管理中心对用户建立“一户一档”,认真进行质量分析,通过纵向、横向对比分析,有效降低误差,主动走访及处理用户质量反馈问题,聚焦检测误差难题,通过现场技术交流、建立数据比对机制、定期开展实验室间比对实验等措施,与用户共促数据精准化,减少检测争议,擦亮“阳优”品牌。
煤质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建设、开采、运输、洗选、储存、装运、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从井下地质构造的精准研判,到洗选参数的智能化调控,再到实验室国际标准的精准对标,华阳集团煤质提升的实践证明,唯有将源头管控、工艺革新、标准引领“三链融合”,方能锻造出持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