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谈及中小银行风险化解时表示,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此外,在助力化解房地产风险方面,通过“白名单”项目发放贷款超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
高风险机构数量大幅压降
李云泽表示,“十四五”时期,金融监管总局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
据介绍,在稳妥处置高风险机构方面,重点地区“一省一策”形成改革化险方案,综合采取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有力有序推进实施。
“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最近,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外资投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高风险金融资产的规模大幅下降,今后两年还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他们也认为中国金融风险防控化解成效是显著的,风险是可控的。”李云泽强调道。
在加快推进改革转型方面,李云泽介绍称,总的方向是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公司治理、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5年来,农信社改革蹄疾步稳,过半省份组建省级法人机构。城商行改革重组有序实施,股份制银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保险、资管等机构加快回归本源,功能定位不断增强。中小金融机构的减量提质成效明显,区域布局持续优化。
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共4295家,2023年末则是4490家。“主要是我们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的精神,加大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力度的结果,相关工作是有力有序的。”李云泽解释道。
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超7万亿
在重拳整治金融乱象方面,李云泽称,金融监管部门集中治理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严肃查处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输送利益,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坚决遏制脱实向虚,加强资金穿透监管,着力整治层层嵌套、空转套利,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李云泽还介绍了积极助力化解房地产和地方债风险的情况。他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方面,多措并举稳定融资,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超1.6万亿元,租赁性住房贷款年均增长52%。另一方面,牵头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过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有力保障广大购房人的合法权益。此外,支持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金融机构严守不新增隐债的红线,依法合规对融资平台开展债务重组和置换,助力地方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建立于去年1月份。该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情况,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
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强调,“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随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举行全国保交房工作推进视频会议,提出进一步推动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扩大“白名单”覆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