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9日公布的2025年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显示,8月份跨境资金净流入32亿美元。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介绍,8月份外资总体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债券。
国际金融协会(IIF)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美元,为近一年来的最高规模,其中流入中国市场投资组合的资金占据主要部分。
同时,外资机构也在持续加快调研步伐,密切关注A股公司。进入9月份以来,高盛、瑞银等多家国际知名机构更是接连发表观点,看好中国资产。外资机构普遍认为,受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企业盈利回暖等多重利好共振,全球资金对A股市场的信心正在快速提升。
外资机构调研频次增加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21日,已有729家外资机构合计调研A股公司6923次。9月份以来,外资机构的调研总次数已超过400次。
多家国际知名投行、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对冲基金现身调研名单。其中,Point72AssetManagement,L.P.、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年内调研总次数居前,分别达到195次、172次,堪称调研“劳模”。
从近期调研内容来看,外资机构除了关注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研发方向等,还对AI应用的亮点、人形机器人的布局与量产规划、光模块技术长期演进的看法、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进展、在东南亚及欧洲等海外市场的开拓空间等表现出浓厚兴趣。
同时,外资机构也在真金白银买入。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全球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口径下,9月4日至10日,主动配置型外资合计净流入中国资本市场1.1亿元,连续四周净流入。
据银河证券统计,二季度以来,外资机构的配置逻辑变化显著:一是从防御到进攻;二是受政策与估值驱动,主要聚焦于高成长科技、高股息资产及高端制造三大方向。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投资者对近期A股市场反弹的兴趣度显著提升,有一部分来自股市快速反弹本身,也有一部分受益于全方位的政策宽松带来的信心提振。
外资机构在路演过程中也感受到海外投资者的兴趣正在提升。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称,当前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趣远高于2021年至2024年期间,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以及新消费成为最受关注的主题。政策层持续发力稳增长、稳股市,并且市场的流动性显著改善,将有助于延长行情持续时间。
“由于国产大语言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与人形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信息技术与工业板块在一季度和二季度均实现北向资金的大幅净流入。同时,拥有高股息特点的金融板块持续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孟磊补充道。
A股吸引力显著增强
今年以来,A股市场表现亮眼,主要指数稳步上涨,成交活跃。数据显示,中国和外国机构投资者一直是本轮上涨的关键流动性支持者。高盛Prime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在8月份对A股的单月净流入量达到近年来最大值。
联博基金市场策略负责人李长风表示,海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增配A股,反映出了国际资本对A股市场估值修复空间的认可。
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及团队9月18日发表观点称,维持对A股和H股的超配评级。
刘劲津表示:“与去年9月份行情不同,本轮A股市场上涨的参与方结构更为均衡。国内保险、养老金、量化基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新兴市场和亚太区域的共同基金都积极参与了这轮行情,从流动性结构角度而言,本轮市场上涨的健康度优于历史水平。”
高盛认为,企业盈利是市场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流动性则是牛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刘劲津提到,从估值水平看,多数指标显示大型股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指数市盈率处于中等水平,这意味着A股和H股仍具有吸引力的流动性溢价空间。
李长风提到,从情绪指标和资金流向来看,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过热迹象。同时,个人投资者融资比例和公募基金净流入规模仍显著低于历史高点,后续仍有增量资金潜力。
对于未来的增量资金空间,据高盛测算,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目前为14%,如果提升至新兴市场50%的均值或发达市场59%的均值水平,潜在买入规模可分别达32万亿元或40万亿元。
“海外投资者有充足的加仓A股的空间。”孟磊表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回暖,中国企业的创新火花将帮助企业基本面兑现盈利增长,叠加“反内卷”的落地,全球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信心将提升。优质的企业更可能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估值,同时科技创新作为中国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仍将是外资机构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中国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