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首届青海数据要素生态大会在西宁开幕。本次大会会聚众多行业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数聚青海·链通丝路”从愿景迈向实景的里程碑时刻。
青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清洁能源基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关键通道。这里不仅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更承载着联通西北、衔接中亚和南亚的枢纽使命。
青海省数据局副局长余应功表示,青海省立足独特的生态与区位禀赋,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数据要素对激活发展潜能的核心价值,对数据要素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数字青海”建设领导小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制定出台省级实施方案,以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为主线,构建“1+2+N”绿色算力整体布局。
据了解,青海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占比全国第一,绿色金融覆盖率全国第一,电网碳排放因子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制定绿色算力地方标准,建成全国第一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大数据中心,建成全国第一个共享储能市场化交易平台。青海的这些优势,为青海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聚青海”,核心在“聚”。据了解,截至目前,青海已建、在建标准机架18.9万架,同比增长38倍;算力规模突破1.7万PFLOPS,相当于全国总算力规模的4.7%,一年增幅居全国第一;绿色金融对数据中心项目覆盖率100%,PUE均值1.18,远低于全国平均1.49。通过“绿电—绿算—绿数”全链条溯源,青海省率先在全国实现数据“碳足迹”实时上链,为数据产品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提供“计量—核证—交易”一站式解决方案。
“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为青海的数据要素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一位青海方面的官员向记者表示,青海省把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算力优势,再把算力优势转化为数据要素制度优势,形成了“不可复制但可推广”的范式。“为破解东部算力‘能耗天花板’、西部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洼地’两大全国性难题提供了制度型开放的新样本。”
面向未来,余应功提出了三点倡议:一是共筑绿色算力基础设施,欢迎全球伙伴依托青海清洁能源建设“零碳”数据中心,共享绿电直供、共享储能、冷凉气候三重红利;二是共育数据要素应用场景,聚焦高原生态保护、新能源、特色生物三大赛道,开放政府数据、行业数据、科研数据,打造“数据要素×”最佳试验场;三是共建“数字丝路”规则体系,推动跨境数据流动、绿色算力评价、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互认,让青海成为“一带一路”数字化合作的规则输出地。
“链通丝路”,关键在“通”。青海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具备构建“数字丝绸之路”西北枢纽的天然优势。
余应功表示,未来,青海省将以数字化为抓手,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智慧物流、数字贸易、跨境数据应用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进能源、产业、商贸与数据的融合贯通,努力实现“数字链路、贸易畅通、合作共赢”,让青海真正成为“一带一路”数字化合作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