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起,随着高级别周拉开帷幕,世界各国领导人和政要将齐聚纽约,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
今年时值联合国成立80周年,赋予本届联大更非同寻常的意义。
然而,紧迫感、危机感似乎超过欢庆气氛。
世界“在动荡的未知海域中漂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他希望高级别周将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周”。
背景特殊
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审议、监督和审查机构,由全体193个会员国组成。
本届联大已于9月9日开幕,主题是“携手共进:促和平、发展、人权八十载,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公开资料显示,联大每年9月至12月举行常规会议。常会通常分两个阶段,前段为一般性辩论,后段为大会讨论和审议列入议程的各项议题阶段。
以一般性辩论为核心的高级别周往往是每年联大的高潮部分。今年一般性辩论从9月23日开始,至29日结束,各会员国代表可就广泛的国际问题各抒己见。
一般性辩论期间还会召开一些高级别会议。今年将举行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高级别会议、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和落实“两国方案”高级别国际会议、首届国际金融机构与国家领导人峰会等。
据古特雷斯介绍,今年近15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高级别周活动。
复旦大学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和平大学特聘教授张贵洪指出,今年是在历史与现实两个重要维度下迎来联大高级别周。
其一,今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双80周年”的历史节点。
“80年来,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历经起伏变化,这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重要时刻。”张贵洪说,特别是当前一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在此背景下,维护《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秩序基本要素更显重要,这也是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意义所在。
其二,当前联合国面临的形势比过去更复杂且更多不确定性。
首先,世界局势变乱交织。
相比70周年,十年来,新冠疫情、地区冲突等国际重大事件频发,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
其次,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多重挑战。
美国角色逆转导致全球治理缺乏引领者;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导致合作意愿弱化;地区性组织、非国家行为体等作用日益上升,使得治理体系更趋碎片化,为联合国带来整合、协同难题。
再次,联合国自身承受改革压力。
联合国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越发突出。
比如,联合国系统内部有140个开展全球治理的实体,但是功能重叠,官僚主义现象严重。
又如,尽管全球南方等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崛起,但在联合国的代表性依然不足。
古特雷斯将和平、气候、负责任创新、性别平等、发展融资及联合国改革列为今年高级别周核心议题,并呼吁各国领导人“兑现承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扭转全球危机,建立一个更强大的联合国。
看点密集
在80周年的特殊时刻下,今年高级别周被认为看点密集。
看点一:西方将掀“承认潮”。
高级别周首日,法国与沙特将共同主持落实“两国方案”的巴勒斯坦问题高级别会议。
按计划,英国、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葡萄牙等西方多国届时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英国甚至“抢跑”,宣布拟提前一天承认,因为以色列未接受其停火要求,而是进攻加沙城,导致人道局势恶化。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此次未获美方签证,但将通过视频方式出席会议,见证这一刻。
张贵洪表示,“两国方案”来自联合国大会1947年通过的第181号决议,以色列1948年据此建国,这意味着联合国在成立最初几年就深度卷入巴以问题,但迄今为止仍未解决。“这一问题能否彻底解决还是继续拖延,现在到了一个重要关口。”
他认为,此次多个西方发达国家准备承认巴勒斯坦国具有突破性意义,有助于推动巴勒斯坦由联合国观察员国升级为正式会员国。
看点二:多张新旧面孔亮相。
美国总统特朗普被视为本届联大焦点人物。他将在23日一般性辩论开幕首日发表讲话。
特朗普以对联合国“不友好”著称: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
不过,特朗普被认为乐于享受聚光灯的“荣宠”。
“他喜欢联合国大会,他喜欢受到其他领导人的关注。”国际危机组织联合国项目主任理查德·高恩说,特朗普预计会借此次机会吹嘘自身成就,或许还将暗示自己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被视为联大“新秀”,他将是近60年来首位出席联大的叙利亚领导人。
共同来自亚洲的韩日领导人则形成鲜明对比:一个登台“首秀”,一个“告别演出”。
韩国总统李在明将首次以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的身份出席高级别周活动。日本首相石破茂此行预计是其卸任前最后一次在国际舞台亮相。
一些老面孔则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等。
张贵洪表示,安理会“五常”及地区大国领导人或政要在一般性辩论上的发言不无看点,包括会否就全球性问题、国际关系及联合国改革提出新的看法和提法。
看点三:中国角色和声音。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此次将出席一般性辩论,以及中方主办的全球发展倡议高级别会议等活动。
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李强总理将在多双边活动中全面介绍中方对当前国际形势、重大全球性问题和联合国工作的看法,深入阐释中国内外政策以及全球治理倡议等重大理念主张。
张贵洪指出,中国领导人此前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此次将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这一国际舞台上就该倡议作出阐释,中国如何倡导全球南方或者国际社会来落实全球治理倡议值得关注。
看点四:“旋风式”外交互动。
古特雷斯说,高级别周活动期间将举行数千场领导人会晤,他本人将参加150多场双边会晤,并将之比作“外交世界杯”。
引人注目的“外交戏”包括:特朗普将与古特雷斯、泽连斯基、内塔尼亚胡等会晤;俄外长拉夫罗夫将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晤;中国总理将同联合国秘书长及有关国家领导人举行会晤,等等。
寻找平衡
80年前,联合国诞生于二战废墟之中,成为世人对铸剑为犁、止战止暴的希望和寄托。
如今,面对战火纷飞、弱肉强食,联合国似乎显得无能为力,坊间不时传出对联合国的抱怨声。
一项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委托进行的最新全球民调显示,在对34个国家逾36万人进行的调查中,仅58%的受访者对联合国有信心。
展望下一个80年,联合国能否如古特雷斯所期待的那样变得更强大?
张贵洪认为,首先应该对联合国客观定位。
联合国虽是最大政府间国际组织,但不是超国家组织,它无权向会员国征税、没有专属军队或其他强制性权力(安理会除外)。与此同时,联合国却是全球唯一能让各国表达诉求和立场的多边场合,也是团结合作的象征。
“联合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联合国是万万不能的。”
其次,联合国改革需要在维持与变革之间找到平衡。
一方面继续维护《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和国际秩序基本要素,另一方面推进安理会及联合国机构改革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改变国际规则与机制中的不公正、不公平现象。
事实上,联合国已提出《未来契约》、联合国80周年倡议等改革方案,力度前所未有。
“哪些要维持,哪些要变革,如果能找到平衡点,联合国可能会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