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洒落滩涂,一只身披黑羽、体态优雅的“黑衣隐士”悠然踱步——这不是遥远的自然保护区,而是上海金山的生态湿地。日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黑鹳首次于此现身,成为沪上远郊生态治理的“最美见证者”。
这惊喜的一幕,被蒙山中学生物教师、民盟盟员景小军成功捕捉,迅速引起鸟类学界广泛关注。“这真是重大发现!具体在什么位置?太令人惊喜了!”多位鸟类专家获悉后连连表示赞叹。要知道,黑鹳体态优美、数量稀少,对栖息环境极其敏感,在上海地区可谓极为罕见。更有专家当即表示:“这是一条值得立刻上报的珍贵鸟讯!”
黑鹳体态优美、数量稀少,对栖息环境极为敏感,尤其偏好水质清洁、人为干扰少的湿地环境,因而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据景小军描述,这只黑鹳通体黑羽、腹部洁白,长腿呈赤褐色,在夕阳中犹如优雅的“黑衣隐士”,时而低头觅食,时而展翅低飞,与滩涂、芦苇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该区域首次迎来高保护级别的珍稀鸟类。就在今年5月,景小军曾在同一地带拍摄到7只黑脸琵鹭,同样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黑面天使”。它们的连续到访,共同指向一个积极信号:金山区域的生态环境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善。
鸟类专家分析指出,黑鹳的现身与当地湿地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成效密切相关。近年来,金山区持续推进“鹦鹉洲湿地”等生态修复项目,不断加强水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显著提升了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措施为珍稀鸟类提供了更安全的栖息环境和迁徙中转站。
作为长期扎根生态科普教育一线的教师,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透过“科小盟”科普品牌,积极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用镜头记录下金山石化地区鸟类的生态变化,通过公众号和视频号平台分享这些美轮美奂的自然瞬间,以期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景小军认为,珍稀鸟类接连选择金山作为停歇地并非偶然。“它们是用翅膀为上海的生态投下了信任的一票。”
如今,金山正成为沪上观鸟新圣地。一场场与“羽翼嘉宾”的美丽邂逅,不仅见证上海生态文明的进步,更让我们读懂:守护绿水青山,方能与自然共生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