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点,22岁的中国游客王丽举着手机,在华强北电子世界的灯光打卡点前调整角度,准备拍摄下打卡华强北的第一张照片。
不远处,一名来自印度的采购商正用翻译机与商户砍价,他在该店铺一次性采购了六台无人机设备。
每天,这样的场景,都在华强北上演。这片位于深圳福田的街区,正打造国际化“无界街区”。
这个曾以“中国电子第一街” 闻名的专业市场,正悄然完成一场身份转变,它不再只是商户与采购商的交易场,更成了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追逐潮流科技、外国人体验“中国智造” 的打卡地标。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华强北商圈日均客流量已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50%;其中外籍人士日均超过7000人次,同比翻番。
是什么让一个专业市场突破圈层,吸引两类看似毫无交集的群体争相到访?
可触摸的科技感
“以前觉得华强北是爸妈买电脑配件的地方,来了才发现是‘宝藏打卡地’。”
王丽的手机相册里,存着近 20 张华强北的照片,比如在华强北电子世界的巨型灯牌下合影、在综合电子市场淘最新款无线耳机、在商圈灯光走廊试用最新款 AR 眼镜。
她的小红书笔记《华强北7大市场攻略》发布后,评论区里不乏求同款线路的留言。
如今华强北的消费主力军,除原有采购商外,新增了大量“00后”、“10后”乃至“15后”群体,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消费偏好与“60后”、“70 后”大相径庭——不再执着于手机、电脑、摄像机等大型3C产品,反而更青睐各类新奇 “小玩意儿”。
对他们而言,华强北的吸引力在于 “可触摸的科技感”。
与线上购物只能看参数不同,这里的每一款智能设备都能即时试用,在智能办公专区可戴着翻译耳机模拟“跨国对话”;在穿戴设备摊位能现场测试运动手表的心率监测功能。“网上看评测总觉得不真实,在这里亲手试过,才知道哪款最适合自己。”00后林苗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会向同事推荐华强北“探店”攻略,至今已入手了3件智能小设备,分别是智能无线耳机、便携充电宝和蓝牙音箱。
一位在华强北经营多年的商家告诉记者,在华强北,不仅聚集着销售商户,还有一批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他们可能上午完成图纸设计,下午即可打样,次日就能送工厂量产,高效的创新节奏让商圈在电子小商品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
除了年轻群体,外国人也将华强北作为来深圳的必打卡点。
“来华强北时,我像走进了科技博物馆。”上述印度采购商是第一次来深圳,这次他不仅要为公司采购无人机,同时将其作为旅行打卡地,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向家人安利了深圳,希望下一次可以带他们一起来旅行。

调研显示,除了无人机,外籍游客也喜欢购买智能穿戴设备,其中,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
一位印度旅客说,专程来采购“能实时翻译中英文”的智能眼镜,称其“在印度从未见过”。
一位法国旅客对比后直言,“相同价格下,这里的产品质量更优”。
这类兼具科技感与实用性的电子产品,成为外国游客体验“中国智造”的窗口。对华强北而言,外国人的“打卡”并非偶然。
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重要集散地,这里聚集了35家专业市场,从手机配件到智能硬件几乎一应俱全,其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约占全国1/6。无人机、手机、AI眼镜、机器人等新兴科技产品均从深圳走下产线,走向全球市场。
据华强北商圈管理部门统计,今年以来,日均外籍客流量已超7000人次。许多外国客户会在采购之余 “打卡” 商圈景点。
商户们也将国外客户视为重点拓展方向。一位在华强北销售翻译机的商户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也会持续发力海外市场,一方面,外籍游客成交周期短、决策效率高;另一方面,此类客群的利润空间相对更高,能为商户带来更稳定的收益。”
这一经营策略方向,也与华强北近年来发力跨境电子消费、打造国际化电子商圈的定位高度契合。、
“类商场”模式
从“专业市场”到“打卡地标”,实为商业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观察,发现华强北的商铺,由曾经窄小的“一米柜”,升级为“类商场”环境的开放式、多功能消费空间。
这意味着,一方面,该空间将消费环境变得更加通透、明亮、美观,同时大幅增加公共休闲场地;另一方面,配合各类新奇特电子潮品,形成“科技体验 + 沉浸式消费” 闭环。值得一提的是,该消费空间改善了普通商圈内通道狭窄、消费体验欠佳等问题。

华强电子世界副总经理王承珠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消费硬环境方面,华强电子世界将主通道宽度拓展至3米,还增设休息区等便民设施。在消费软服务方面,商圈内90%的商户实现明码标价,部分商铺推行“统一收银、开具小票”,改善了过往消费者“怕上当”的消费印象。
同时,为营造更加友好的国际消费环境,华强北更是构建起‘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多元支付体系。
包括,商圈外卡 POS 机覆盖率达 95%,支持 Visa、Mastercard 等主流卡种结算,进一步优化外卡受理环境,试点打造深圳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商圈。引入货币兑换点进驻华强电子世界,提供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流货币以及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小币种等19种货币便捷兑换服务,开业以来累计提供兑换服务超5000人次,涉及金额超100万美元,其中境外人士占比超6成,确保外籍人士都能在华强北享受到顺畅便捷的支付体验。
同时,创新国际化服务机制,由华强北街道联动组建了一支“老外红马甲”志愿者队伍,为海外客商提供跨境采购咨询、街区指引等贴心服务;增设步行街双语广播、150余处双语指示牌及双语导览图,以及建设餐饮“双语菜单”,全面打造多语种友好环境。
不过,打卡热潮与人流增长的背后,华强北由专业市场转型为类商场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王承珠说,暑期期间,华强北电子世界二期人均消费约45000元,周末期间更是达到55000元左右,单日人流峰值甚至能达到10万人,庞大的人流带来旺盛消费活力,但也让商户易陷入热闹背后的利润困境。比如,产品同质化现象仍然存在,大量商户销售同类产品,消费者选择增多的同时,商户利润则被压缩。
这也意味着,华强北商户们需要摒弃 “拼价格” 的粗放经营思维,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产品品质实现差异化竞争;对市场管理方来说,要持续优化商圈定位,平衡人流引入与商户经营效益,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从整体来看,华强北还需进一步依托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吸引国内外关注,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探索业态升级与商户盈利的可持续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