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东部新区临空制造工业总部基地首个入驻企业——成都纬联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纬联弘科技”)正式投产。这家企业,从决策入驻到投产,仅用时3个月。截至9月,纬联弘科技、英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英武智能”)等一批沿海企业的总部或分公司相继落户东部新区。纬联弘科技SMT组装事业部总经理邓平说,“在选择东部新区之前,我们也考察了其他城市,但这里巨大的发展前景最终促成了企业的西迁”。

为什么要落户东部新区
在成立5年来,成都东部新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创新,成为外地企业拓展内陆市场、布局全球网络的关键节点。
邓平认为,尽管东部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周边配套还不太完善,但将企业落户这里,看重的是巨大发展潜力和一流的营商环境。
进一步讲,邓平认为,东部新区有大量可开发土地资源,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载体。第二从区位条件看,东部新区依托成渝主轴核心区位优势,不仅可加强与重庆在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衔接互动,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成都联动德阳、眉山、资阳发展的重要平台,区位条件优势同样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东部新区的物流环境日益增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和东部新区铁路枢纽站打造航空港和铁路港,为邓平所在的企业后续发展带来强大支撑。邓平解释说,由于纬联弘科技的客户主要来自国内市场,从东部新区向国内发货,物流成本相对更低。
事实上,企业入驻带来了供应链连锁效应。比如,纬联弘科技位于东部新区的新厂区内,增添了新设备,其生产效率较过去提升了20%。而以东部新区为供应链的支点,不仅可利用天府国际机场机场现实部分电子零部件的“当日达”,该企业也在周边区域找到了更多配套企业,“钢材我们在龙泉找到供应商,成本上比沿海有优势;PVC原料,我们在郫都区找到了供应商,综合成本算下来比沿海采购便宜;组装环节的包材,供应商也来自成都本地”。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领域的创新企业,陈源通过走访国内的众多城市新区,很快发现了东部新区的优势,如临空制造工业总部基地项目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相邻,将依托天府国际机场复合型门户枢纽地位,构建临空高附加值产业目的地,围绕航空维修制造、研发孵化、智能制造,打造国际化的临空高端制造工业总部示范区。
“成都在低空经济方面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且这里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又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支持”,陈源表示,在这一机遇下,今年8月由其分公司——成都英武通用航空打造的英武低空经济示范中心在位于东部新区的成都世博园开启试运行。
在9月18日举行的招商推介活动中,东部新区相关负责人再次承诺,新区将继续创新招商模式,一边精准“搭平台”,打破地理与信息的壁垒,一边高效“链资源”,通过“以商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让跨区域招商更灵活、项目落地更扎实。“我们也将坚持以最优政策和保障为发展赋能,全力助推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在新区土地上落地生根。”
创新基因的嫁接与融合
成都东部新区不仅要承接优质产业转移,更要去推动创新基因的嫁接与融合。
从目前的结果看,这种融合正在催生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国际化视野,又结合了成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以英武智能为例,其不仅在东部新区打造了英武低空经济示范中心,还计划在这里建立超轻型eVTOL智能制造基地,建设两条生产线和一个测试基地。

而低空经济正是东部新区依托天府国际机场而谋求培养的未来产业之一。如今年3月,东部新区发布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目标是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同月,民航二所建设的“成都民航空管(低空经济)四川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通过省级认定,推动数字技术融入低空领域;4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低空人才培训中心在新区揭牌,聚焦研学、执照培训与应用场景打造,为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陈源表示,示范中心初步阶段以eVTOL展示、演示和测试飞行为主,同步探索低空物流、摆渡、文旅等新业态。未来,还将在三岔湖、丹景台等景区打造多点联动的低空文旅交通应用网,创新打造沉浸式低空文旅消费场景,助力东部新区推动机场流量向文旅消费转化,构建“赛事+旅游+科技”产业生态。
而纬联弘科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电子制造综合服务商,主要生产产品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支付终端等,已具备从开模、注塑到SMT贴片等环节的一站式制造能力。随着该公司在东部新区的新工厂全面投产,公司正计划将位于上海和武汉的研发基地陆续迁入来成都。邓平说,公司还将进军无人机领域,加工生产无人机核心零部件,为成都东部新区低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两家企业在东部新区的发展故事,只是这座内陆新区发展的缩影。
从5年前的蓝图到实景,一个现代化新区正拔节生长,其经济总量在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在持续跃升。2024年,成都东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322.6亿元,为成立之初的2.5倍,增速11%,位列四川省第一;经济规模在四川省的位次从112名提升至62名,工业投资占成都市比重从建区时不足1%攀升到4.11%。
2025年9月18日,“聚力湾区共赢未来——2025成都东部新区走进大湾区(珠海)城市价值推介会”在珠海成功举行,现场发布了涵盖用地、载体和场景三种类型的投资清单,共涉及30余个项目,总投资额710亿元。如场景类清单围绕建设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龙泉山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世博园休闲度假区、汇流世运体育公园等,拟招引水上、山地、娱乐等各类体育赛事运营单位和专业体育培训机构,打造影视拍摄、民宿酒店、特色营地、餐饮娱乐等消费场景。
经常从外地到成都出差的一名企业家在9月初发了一条朋友圈,他写到:从天上看东部新区,近几年夜晚的“亮灯率”明显增加,一个内陆新区走向世界的梦想似乎被越来越多的灯光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