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京正式发布,为新时期中国家庭科学配置保险提供指南。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表示,本次白皮书研究贯通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横跨供需两端视野,层次清晰地分析了当前中国家庭风险的形成、变化及应对之道,对全方位提升家庭风险认知和管理水平有重大意义。
长城人寿总经理王玉改也向新华财经表示,无论在调研还是在实践中,消费者对家庭保险概念的接受程度非常高,但在供给端还需要继续强化这个概念,长城人寿也愿意持续在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领域进行研究。
高质量发展中国保险业正当其时
作为本次白皮书研究组核心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提出一项核心发现:从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看, 新兴市场保险业增长初期主要依靠制度推动,后期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拉动——中国目前正处于转型临界点。
截至2024年末,我国保险市场共有239家法人保险机构,保险业总资产359058亿元、保险业净资产33247亿元。2024年末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1%。我国保险业现在已经具备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为推动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国家陆续推出多项大政方针,利好行业发展的政策红利正在持续释放。2024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成为指导未来五到十年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当下,中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深层变革,随着多重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家庭风险意识、形态及应对体系正在被重塑。商业保险也从单一风险补偿升级为生活品质、财富管理的全面管理工具,成为现代家庭财富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这为保险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新时期行业供给存在“四大错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陈凯教授通过对新时期家庭风险的深入研判,系统地总结了宏观环境变化对家庭风险带来的六大影响。调研结果也提示现代家庭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五个核心领域:医疗健康、养老规划、子女教育、财富安全、财富传承。75.8%的受访家庭最担忧家庭成员的健康问题,68.2%的家庭为养老规划感到焦虑,60%的家庭担忧子女教育问题,41.1%和36.6%的家庭关注财富安全保障与传承问题。
而保险业作为服务供给侧却并未针对消费者需求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因而呈现出供需错配四大现象:
一是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供给错配。在白皮书调研涉及到的八类典型家庭中,不同家庭的风险管理偏好与保障需求差异明显,但行业仍以“一刀切”的方式提供同质化产品,并维持以产品导向为主的销售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新需求。调研数据显示,28%的受访者认为投保方案无法匹配自身需求,是投保失败的首要原因。
二是足额健康保障需求与低覆盖供给错配。当前中国重大疾病治疗费用中位数已达30万元,但2024年各人身险公司理赔年报显示,重疾险件均赔付金额不足10万元,说明多数家庭健康保障未达足额水平。这一现象,与近些年寿险行业增额终身寿险热销的现象,形成剧烈反差。
三是跨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31.8%的人群偏好1-3年的投资规划时长,30.9%偏好3-5年,突出了国内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短期资金多、长期资金少”的结构性问题,应对子女养育、个人养老等风险的跨周期、长效财富管理产品供给不足。
四是多元化养老需求与弱协同供给错配。白皮书研究发现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2.17亿,但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仅25张,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背景下,“养老+医疗+照护”一体化需求激增,相较商业养老年金只提供现金流而言,年金+康养服务资源的综合解决方案更被消费者青睐,但行业机构限于资本、成本等多重约束,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实际需求没有被满足。
全面构建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成破局关键
为响应新时期家庭对风险管理的全新需求,促进寿险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升级,白皮书研究组着眼于家庭风险防御,从理论到实践给予全面指南,作为保险业实现供需适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参考。
一是精准识别风险,围绕客户家庭风险管理需求打破“一刀切”。解决个性化需求与标准化供给错配在于精准识别客户风险,行业需从“单一产品导向”转向“家庭需求导向”,动态洞察客户家庭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风险优先级。通过对家庭风险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白皮书创新性地引入了“家庭生命周期”和“财富水平”(家庭风险一级因子)作为评估基础,同时详细定义了家庭面临的六类主要风险(家庭风险二级因子),动态生命周期下不同财富水平家庭,客户的风险特征与保障重点各不相同,险企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客户的风险暴露程度,并据此提供相应的保障方案。
二是科学评估风险,量化工具平衡客户足额保障与成本支出。足额健康保障需求与低覆盖供给错配原因是家庭风险管理的复杂需求,客户家庭在消费、储蓄与保险支出间找不到平衡点。白皮书提出的“家庭风险防御指数模型”,以家庭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结合跨生命周期预算约束,随机动态模拟通过千次迭代生成的多元风险情景与经济变量组合,让家庭提前预判收入波动、投资收益变化等不确定性影响。模型测算显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各类保险配置的最优比例各不相同,这种细分的模拟结果,可为每个家庭提供投保参照。
三是高效解决风险,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匹配客户需求。跨周期财富需求与短期化供给错配可通过结合客户家庭生命周期风险与责任变化进行产品适配解决。险企围绕家庭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需求,首先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四大产品体系:以医疗险为核心的基础风险防御体系,筑牢健康防线;以商业年金为核心的养老风险应对体系,保障老年生活品质;以分红险为核心的财富增值保值体系,实现稳健收益;以杠杆寿险、保险金信托为核心的财富安全传承体系,保障资产传递。
四是风险减量长效管理,整合资源打造高品质服务生态。多元化养老需求与弱协同供给错配根源在于老龄化加速与养老设施建设滞后,养老服务增速远跟不上需求增长。险企可以突破“事后补偿”传统经营理念,整合健康管理、养老服务、财富规划等多领域资源,构建全方位、高品质的客户服务生态体系。白皮书调研显示超八成消费者愿意共享健康数据以获取个性化健康指导,借助智能监测提前预警健康风险,实现从“被动赔付”到“主动防损”。险企应该聚焦于在健康端提供“体检-筛查-绿通-康复”闭环服务;在养老端对接社区养老、居家照护资源,解决失能照护痛点;在财富端联动信托、法税服务,保障家庭资产安全传承。
长城人寿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寿险公司,敏锐洞察到新时期中国家庭的需求和痛点,在公司“四五战略”发展期间开启从服务个人向服务家庭的转变,致力于成为“中国家庭风险保障服务商”。“公司在为每个家庭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方案过程中,力求做到让消费者‘保心安’‘享心安’‘投心安’。”王玉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