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9日电 (闫文陆陈乾马媛王文霖)一列满载100标箱电子产品的中欧(中亚)班列18日从霍尔果斯站鸣笛启程,驶向格鲁吉亚波季。在阿拉山口站,一列换装的入境中欧(中亚)班列即将开往西安国际港站。新疆霍尔果斯、阿拉山口这两个西北边陲的国家一类口岸,如今正以科技赋能“硬联通”、以协作畅通“软联通”,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今年以来,霍尔果斯、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保持稳步增长,今年截至8月通行中欧(中亚)班列11722列,同比增长10.4%。驰骋于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不仅将“中国制造”加速送往欧洲,也让亚欧特色商品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国际贸易链上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在霍尔果斯口岸站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上,列车运行线路图实时跳动。“列车在站运行状态检测识别系统”自今年7月1日试运行以来,检测识别率达99.9%,减少日班现场作业量20%。霍尔果斯口岸站技术科副科长朱新保表示,该系统实现接发列车运行、商务状态等智能监测,是智慧口岸建设启动后投用的新项目。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铁科院、北京交大、中南大学等专业力量,围绕信息系统集约化、运行管理数字化、设施设备智能化、综合服务便利化四大方向,系统布局32项具体任务。今年7月12日,(霍尔果斯-阿腾科里)综合查验场“站间透明系统”投入使用,加快了行车信息数据传递,每列班列节省通关时间10分钟,日均能够省出2列入境班列接车时间。
“我们正重点整合数字口岸、货票、联运票据、海关‘单一窗口’等多源数据,为各类通关业务提供数据支撑。”朱新保介绍,关铁联合工作专班致力推动列车编组信息、车辆调度动态等数据的电子化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实现“零距离传输”。
在集装箱换装场,橘黄色门吊平稳移动,工程师们专注收集作业参数。霍尔果斯口岸站技术负责人蒋鹏飞表示,正在推进的智慧门吊系统集成自动化作业管理、调度、龙门吊远控等子系统,未来将实现霍尔果斯口岸站集装箱堆场自动化作业。
作为新疆铁路首个铁路口岸——阿拉山口站扩能改造后的口岸通行效率已日益凸显。2022年11月,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增建二线工程启动,2023年11月30日双线电气化开通运营。同年9月29日,新建综合查验场正式投用,标志着增建二线工程全线开通。今年截至目前,阿拉山口口岸站宽、准轨单日接发列车突破24对,口岸宽、准轨接运能力分别提升30%和15%。
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陆路双枢纽,霍尔果斯与阿拉山口口岸站以科技赋能,加基础设施提升双轮驱动,推动口岸经济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驰骋的“钢铁驼队”,既是经贸往来的桥梁,也是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随着智慧口岸建设深入推进和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这两条联通亚欧的黄金通道,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强劲的“中国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