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9月6日,文汇讲堂全球南方系列十讲之第七讲《全球南方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与挑战》在上报集团成功举办。日内瓦南方中心G20事务协调人兼发展融资和南南合作高级顾问李月芬做视频演讲,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余建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院院长曲文轶、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万青松应邀展开圆桌讨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发表点评。
1.5万人次在上观App、央视频、华东师范大学视频号、文汇报视频号观看直播。本次讲座由文汇报社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
经整理,分圆桌上、下,互动、点评、快评共5篇以飨读者。此为互动篇,含现场和结束后的微信群问答。
上合组织进入质的飞跃阶段,为全球南方发展树立榜样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陈军:今年9月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与2024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两者对世界格局产生的成果有何差异?
佟家栋:不同会议的比较,表明了会议的重要性和内容在不断地推进和落实。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此次天津峰会不仅参会的成员和领导人特别多,并且是历次会议中出席人员最全、合作领域与签署文件最多的。因此,天津峰会使得整个上合组织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和发展之后,进入了质的飞跃阶段。它试图为上合组织实体化的建设,为未来全球南方的发展,乃至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树立一个榜样并发挥引领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特别重视上合组织未来在落实实质性合作中的一系列做法和探讨。这些探讨不仅具有中国意义、上合组织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
兼顾不同成员国的利益,上合组织签署多项合作文件
金融行业退休人员黄汉钊:一体化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很重要,是否能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成员国之间如何取长补短?
佟家栋:一体化国家之间的互补性问题一直是一体化理论和政策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建立一体化组织,或者一体化组织能够持久、长时间地存在,就一定要关照到不同国家的利益。例如欧盟建立时,法国就比较关注农业发展问题,德国特别关注工业品市场的问题,因此,在欧盟一体化组织建立时,一方面建立了工业品的自由贸易政策,以满足德国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强调支持法国农业的发展。多年来,欧盟一体化组织制定了贸易政策、区域政策、农业政策等一系列政策,目的是促进欧洲的一体化和经济发展,确保组织内部的所有国家和成员国都能获得利益,这一点非常重要。
上海合作组织之所以有这么多合作内容与合作领域,签署了几十份文件,不仅涉及国家安全利益、边境互不侵犯的利益、领土争端解决方式的约束等各国共同利益,也包括不同的国家利益,比如能源政策、数字政策等。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同,为了关照到不同国家的利益,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一定是关切或者照顾到不同成员国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家分析问题时不应强调“你有我没有”,而应关注如何从一体化中获得自身的利益。
东北亚地区如实现一体化,中日韩关系会得益
航空公司HR龚浩:从地缘上看,日韩是较为接近中国的两个经济体。为了纪念和平,今后中国应当如何做,才能让三个国家之间更好地相处?
万青松:此次印度总理参加天津峰会前访问了日本,印度与日本之间有密切互动。韩国派出国会议长参加九三阅兵,体现出韩国在中美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取向。虽然日本与中国经常有历史问题的摩擦,但中日韩之间的经济合作还是可有作为。如果中俄朝之间能够深化互联互通,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就能联动起来,俄罗斯也希望在俄美关系重启下恢复与日韩之间的经贸合作。所以,最终能否推进东北亚地区的一体化,我们可以抱有期待。中日韩自贸区或许也会随之实现。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也与东北亚国家相邻,不排除中、美、日、俄、韩也会形成新的互动合作空间,因此,东北亚地区可以作为大家未来关注的重要方向。
投资不伴随驻军能否保障海外利益?探索中!
华东师范大学职员曹俊: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合作格局、合作体系中应如何进行海外利益保护的考量?
余建华:这是政府、企业和民间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可以有如下举措:第一,共同建设安全环境。与全球安全倡议相结合,既尊重当地国家的主权,又与当地政府相互配合,做好企业海外利益保护的预案。这些年,无论是学界还是企业界、政策咨询界和安保界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第二,我们要打造、夯实一个发展的土壤,发展搞上去了,安全就可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佟家栋:按照传统的国际关系援助理论,多数的援助乃至投资都伴随着驻军、军事基地的建设。但中国现在想探讨一条新路,必然也伴随试错成本。比如我们在某些国家的投资已到位,但该国突然政局动荡,那投资就会损失。这和我们的投资方式不驻军、不派各种安全部队有一定关系。能否在经济上走出去,安全保障系统也走出去?从中国自己的指导思想上讲,不会这么做。究竟应该如何保企业的海外利益?还需要向实践要答案。
印度属于后增长国家,占据一定优势和潜力
企业技术人员曹磊(线上):您提到上合组织中,中国起着引领作用。印度和中国同在金砖组织和上合组织中,您如何看待印度在这两个组织中的作用?
曲文轶:全球南方涵盖的国家非常广泛。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同时她的经济体量、军事力量的进步、政治影响力的提升都有目共睹。全球南方国家中还有另外的大国,如印度等也非常重要。
首先,印度是全球南方中后发展国家,前景相对较好。目前,印度人口总量居全球之冠,平均劳动力年龄也较低,而经济体量已居全球第五,所以显示出更大的追赶空间,具备发展潜力或相对优势。
其次,它是金砖成员国,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上合组织中,它是扩员进入成员,非创始成员,目前推动的共同发展项目少,相对来说影响力比较有限。在联合国,中国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身份。在其他的经济、金融机构当中的分量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印度还没法赶超。但印度视自己为全球南方的天然领袖,她认为中国在地理上是北方,而且中国的人均GDP已达1.3万美元,不该归属于全球南方。
第三,从印度和西方的关系来看,与美国长期交好,但最近因为购买俄罗斯石油而遭到特朗普征收额外50%关税,因而近期显出对美关系的摇摆。在此之前,印度虽然崇尚独立外交但与西方走得很近,不排除其借美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愿望,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削弱了他在全球南方中的定位。
上海采用俄罗斯油气,无需担忧其耐高寒技术
上海高校退休教师李健(线上):从俄罗斯出发的天然气输送管道万一在冬季发生意外,那另一端的上海是否都有备用气源吗?
曲文轶:俄罗斯在高寒气温下的管道输气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俄罗斯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开发天然气等能源。此前也和欧美等国有长期的技术合作。在冷战时期,他们就向欧洲通过管道输送油气,欧洲认为供应是“稳定”的,目前技术应该更无问题。中俄两国也有一些在高寒极地地区的合作项目。俄罗斯人反倒觉得气候变暖是个问题。已经出现过这样的一些事故:由于常年的冻土地带融化了,原来铺设的管道也随着融化的地表有一些塌陷,进而带来工程隐患。但这属于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范畴。
已有新开发银行、亚投行,上合组织银行价值何在?
华东师大附属宝山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叶准一(线上):前几次提到金砖国家开有新开发银行,今天讲到上合组织也要创办银行,两者在国际关系上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曲文轶:这个问题非常好。新开发银行主要在金砖国家框架内,确实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全球南方金融机构,中国主导的还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际层面上,有影响力的这类机构已有两个,为什么还要建第三个?
首先,上合组织银行若成立,日后的金融支持应对应上合组织成员。上合组织成员与金砖国家虽有重叠,但不完全一样,所以服务对象不同。我今天分享时也讲到,上合组织有自身特点,其地域相邻相连,目前集中在欧亚大陆中部,当然现在也在往西、往南扩张,但欧亚大陆这个地域相对集中。
其次,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与前两个银行有很多相近之处,基本都是借鉴中国经验,主要由中国提供资金支持。当然,起始资金后续会扩大,同时吸纳新资金。因为是中国发起,且中国在上一轮全球化中,积累了丰富的后发国家发展与赶超经验。尤其是我们提出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如亚投行)。中国经验认为,提早建好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能为后续产业发展、内部一体化,包括最终出口等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中国主导的这类银行机构,与二战后建立的国际金融体制(尤其是世界银行)不太一样。我们更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但现在覆盖范围也在扩大。比如我们今年提出的6个平台及其他行动计划,除基础设施外,能源、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还有其他科研、创新乃至教育项目,可能都会有投入。所以我的看法是,第一,针对具体上合组织成员提供资金;第二,主要分享中国经验,更侧重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