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发布《关于问题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通报(2025年第八期)》,通报23款未完成整改的App并责令下架11款逾期未整改应用。
其中,被通报的旅游社区平台“马蜂窝”App因“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个人信息”、“违规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被要求整改。该App运营公司为北京蚂蜂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本号为11.3.2,应用来源为VIVO应用商店。
此次通报显示其仍存在用户数据收集不规范问题,也凸显其AI技术革新与合规管理之间的平衡挑战。
此前2022年5月底,工信部曾发布侵害用户权益的App名单,当时有84款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其中即有马蜂窝App,应用来源是OPPO软件商店,应用版本是10.7.3,所涉及的问题同样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2023年7月,马蜂窝又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信息通信管理局通报。
腾讯青睐
2006年,马蜂窝创始人陈罡以个人博客形式分享旅行见闻与攻略,意外成为网友追捧的“出行指南”,这成为马蜂窝UGC(用户生成内容)基因的最初萌芽。2010年,陈罡正式将博客升级为平台型项目,引入资本并确立“旅游攻略社区”定位。
通过聚合PC时代的海量用户原创内容,马蜂窝快速积累核心竞争力。截至2013年,平台攻略内容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用户量突破千万,成功在携程(TCOM)、去哪儿主导的OTA(在线旅行社)市场中开辟出“内容护城河”。
2015年,马蜂窝推出“内容+交易”闭环模式。依托社区沉淀的用户行为数据,上线机票、酒店、当地游等交易服务,实现从“看攻略”到“订行程”的场景贯通,提升商业变现。
2018年10月,马蜂窝获腾讯(00700)D+轮融资,估值达到20亿美元;2019年5月,马蜂窝再获腾讯E轮融资追投,泛大西洋资本、启明资本等机构跟投。
多重夹击
2022年后,面对此前疫情影响,马蜂窝启动“AI+文旅”战略转型。此前陈罡接受雷峰网采访称,“随着时代的切换,要用更AI的技术、框架和思路去做业务。”进入2025年,马蜂窝推出“AI路书”功能及与贵州省文旅厅合作的“AI游贵州”项目,试图通过自研垂直大模型重构旅游攻略生态。
4月,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马蜂窝创始人陈罡仍在强调AI技术对文旅产业的重构价值,但平台推出的AI智能体生态,难以掩盖其在行业竞争中的颓势。
在携程、同程旅行(00780)、去哪儿、途牛等OTA巨头与美团(03690)、小红书、字节跳动旗下抖音、阿里巴巴(09988)旗下飞猪等平台的多重夹击下,曾以UGC攻略起家的马蜂窝正逐渐边缘化,其推出的AI战略当下尚未形成破局。
IPO折戟
行业规模的差距已十分悬殊。
2024全年,携程以533亿元营收支撑起1.2万亿元 GMV,追赶国际巨头Booking(BKNG)规模的交易生态;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148亿元(21亿美元),同比上升16%;归母净利润48亿元(6.76亿美元)。
2025年第二季度,同程旅行实现营收46.69亿元,同比增长10%;经调整净利润7.76亿元,同比增长18%。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同程旅行年付费用户达到2.52亿,创历史新高;12个月累计服务人次近19.9亿。
而马蜂窝自2019年获得腾讯E轮融资后,再未披露大额市场化融资。陈罡当时明确表态,计划在未来1-2年内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资金将重点投向供应链升级与用户体验优化,试图借助腾讯生态补齐交易能力短板以冲刺上市,但彼时曝光的数据抄袭问题、接踵而来的疫情,让其IPO计划戛然而止。2023年获贵州地方基金投资的规模亦未公开,与巨头的资本实力差距持续扩大。
除此之外,流量端的挤压更为致命。小红书凭借泛生活内容生态,旅游相关话题连年增长,碎片化旅游笔记占据用户决策前端,甚至吸引马蜂窝资深创作者迁徙。美团依托本地生活流量池持续分流酒旅用户,飞猪则借阿里生态完成从机票到本地游的全链路覆盖。
马蜂窝的UGC内容护城河逐渐被瓦解。雪上加霜的是,京东(09618)日前亦正式宣布杀入酒旅市场,酒旅大战或将成为外卖与即时零售大战的又一新战场。马蜂窝和陈罡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