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简称《工作方案》),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轻工业在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的作用更加凸显。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体育休闲时尚产品等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新增推广300项升级和创新产品,接续培育10个规模1000亿元以上特色产业产区。
《工作方案》部署了着力优化供给、助力扩大消费、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生态、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等五方面重点任务。
在优化供给方面,《工作方案》要求,加快产品创新。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细分需求,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用“链长制”突破智能家电、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还会征集发布皮革、玩具等领域的优秀设计案例;提升质量安全。两年内完成玩具、儿童手表等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每年还要更新300项行业标准,让家电、电动自行车等产品标准走向国际;打造品牌影响力。在家电、化妆品等领域遴选品牌,纳入“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并举办升级创新产品成果发布会。
在扩大消费方面,《工作方案》要求,落实家电、家装厨卫等以旧换新政策,推广绿色智能、适合老人和孩子的产品;围绕健康、养老、育幼等热点,增加智能家电、养老服务机器人、健康婴童食品等新品类;依托“网上年货节”“三品全国行”等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新业态,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工作方案》一方面实施“三品”战略,引导行业从过去单纯打价格战,转向技术、环保、安全等更高层次的一种公平的竞争;另一方面,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让高质量的供给引领带动新的需求,更好地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保持国际竞争优势方面,《工作方案》要求,支持家电、家具等龙头企业加快品牌全球化,借助“一带一路”加强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合作;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模式,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打造出海综合服务港;规范出口秩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推动工艺美术、茶等历史经典产业走向世界。
在产业生态优化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培育家电、电池等领域的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推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分批打造轻工业特色产区,引导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产融合作、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外,《工作方案》还聚焦转型升级:推动数字化改造,在家具、制鞋等行业推广智能排产、智能配方等“小快轻准”方案;促进绿色发展,建设轻工绿色工厂,推广低碳技术和可回收材料,完善产品碳足迹标准,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