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延续向好态势
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过90%。
“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改善目标,还要力争高质量收官,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坚实基础。”黄润秋说。
对于建设美丽中国,黄润秋表示,展望“十五五”,生态环境部将锚定目标、接续努力,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具体包括:着力破解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的短板,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组合拳”。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黄润秋表示,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我国还启动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了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了489.61亿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介绍,与此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提升。全国碳市场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成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李高介绍,生态环境部牵头构建产品碳足迹的管理体系。指导发布了100多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上线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填补了国内数据空白。定期发布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推动碳足迹规则标准实现国际的衔接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