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高调对外披露了未来三年的芯片路线图,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一口气发布了四颗芯片、三个超节点和两个集群,以及一个灵衢互联协议。
会后,徐直军在跟媒体沟通时表示,华为的核心战略就是“超节点+集群”,整个战略在这5个字上。“我们认为只有依靠超节点和集群,才会规避中国的芯片制造工艺受限,能够为中国的AI算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持和供给。”
徐直军表示,AI现在还在初级阶段,所有技术、所有模型都还没有最终能做到真正的AGI,都还在探索阶段。
“以移动网络的演进来看,今天的AI可能只是处在2G时代,看看今天的5G,再设想下未来十年,AI在借由人形机器人、聊天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颠覆世界的过程中,蕴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没人知道到底哪个路径是确定的。”徐直军表示,此时,如果华为能打造出自己的软件生态,反而可以走出同质化竞争,在最后的行业整合中存活下来。
徐直军表示,算力过去是,未来也将继续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更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关键。
“超节点尽管物理上是多机柜、多个卡(8192个卡或者是15488个卡)联接成一个超节点,但是它们能够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学习、思考、推理。集群是把多个超节点以网络联结在一起,就像云服务一样,相当于用多个服务器一样,即把多台服务器连接在一起,再以软件层将它调度。”徐直军表示,华为的目标很清楚,国内AI要多少算力就提供多少算力,你要什么样的算力就给你供什么样的算力,这一点是我们去年向产业界表态过。通过开创性的计算架构,以超节点和集群持续满足算力需求。
根据华为的路线图,除了今年第一季度已经量产商用的昇腾910C,明年第一季度将要上市昇腾950PR,明年第四季度上市昇腾950DT,2027年第四季度要上市昇腾960,2028年上市昇腾970。
超节点产品除了已经商用的华为超节点384外,华为又发布了两个智能计算的超节点Atlas 950 SuperPoD和Atlas 960 SuperPoD超节点以及全球首个通用计算超节点TaiShan 950 SuperPoD。此外,华为还发布了新型互联协议-灵衢(UnifiedBus),支撑万卡超节点架构。
谈及与英伟达的差距,徐直军直言,“单颗芯片相比较英伟达有差距,生态还有差距,在路上;但是其他的做成超节点,做成集群,我们有自信和底气。”
他继续解释称,“AI是并行计算,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超节点,把超节点做成一台机器,假如你用5颗,我就可用10颗。华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扎实实把基础设施做好,通过基础设施挣钱,做超节点、做集群,通过昇腾硬件变现,取得商业成功。”
在打造生态上,华为的策略是硬件开放、软件开源开放。今年8月份5日的昇腾生态大会上,华为已经宣布CANN(对标英伟达CUDA生态)全面开源开放。
“华为的变现靠昇腾硬件,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开源开放。”徐直军表示,华为之所以不兼容CUDA生态是有长远考虑的,如果哪天CUDA生态兼容不了怎么办?华为的AI,从达芬奇核到昇腾芯片到整个一切,包括所有的软件生态都不依赖于西方生态和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