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9日电(崔凯)日本央行(BOJ)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政策利率维持在0.5%不变。并宣布了一项历史性举措:开始减持其庞大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及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J-REITs)持仓。这标志着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实质性退出阶段。
利率决议现罕见异议加息派声音抬头
本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以7比2的投票结果通过维持利率不变的决定。货币政策委员高田创与田村直树明确反对该决议,主张应加息25个基点至0.75%。这是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上任以来,首次在维持利率不变的表决中遭遇两名委员投下反对票,被市场视为“鹰派”力量崛起的重要信号。
两位异议委员的理由是,当前价格上涨风险正明显偏向于上行,央行应逐步将政策利率向中性水平靠拢。尽管多数委员仍倾向于谨慎推进政策正常化,但这一分歧反映出委员会内部对通胀前景与政策路径的讨论正趋于激烈。
正式启动资产处置程序年减持规模约6200亿日元
日本央行在会后声明中宣布,将在完成必要操作准备后,启动对所持ETF和J-REITs的处置程序。初步计划每年按市值减持约6200亿日元(约合42亿美元)。截至最新数据,日本央行持有的ETF账面价值约为37万亿日元(约2510亿美元),市值则更高。若按此速度推算,完全出清ETF持仓将耗时超过百年,表明央行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渐进式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此举被视为日本摆脱长期超宽松货币政策、迈向政策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此前,日本央行已于今年7月基本完成对其在2000年代金融危机期间购入的银行股的出售。
通胀放缓但核心压力犹存政策前景聚焦未来加息时机
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8月剔除生鲜食品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7%,较7月的3.1%有所回落,整体CPI涨幅亦从3.1%降至2.7%。日本总务省指出,政府重启的公用事业补贴政策对能源价格形成压制,直接拉低整体CPI约0.26个百分点。能源价格同比下跌3.3%,为2024年1月以来最大跌幅。
然而,进一步剔除能源价格后的“核心-核心”CPI同比上涨3.3%,仅略低于前值,显示潜在通胀压力依然强劲。食品价格虽涨幅收窄,但加工食品仍上涨8%,大米价格同比涨幅达69.7%;服务价格连续三个月维持1.5%的同比涨幅。汽油价格同比转涨0.6%,成为推动通胀回升的因素之一。
彭博经济学家Taro Kimura指出,尽管临时性补贴压低了整体通胀,但剔除补贴影响后的通胀指标仍维持在3%以上,远高于央行2%的目标,为未来加息提供支撑。
行长植田和男:若预测实现将继续加息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C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食品通胀预计将逐渐消退,不会对基础通胀产生重大影响,但仍需警惕其可能传导至通胀预期的风险。他同时强调,美国关税政策对日本制造商利润构成压力,但截至目前尚未对整体经济造成显著影响。
植田和男重申:“如果我们的经济和物价预测得以实现,我们将根据经济和物价状况的改善情况,继续提高利率。”他指出,实际利率仍处于极低水平,政策正常化方向未变。但他也承认,未来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央行将在不预设前提的情况下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与市场动向。
政治与外部风险交织政策节奏或受影响
日本央行在声明中强调,全球经济与国内政治不确定性仍是重要考量。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引发的领导层变动,以及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影响,均被纳入政策评估范围。
植田和男表示,尽管当前未观察到关税对日本经济的实质性冲击,但需密切关注其对企业利润与出口链的传导效应。
当前日本政局亦增添不确定性。执政党正进行新党首选举,热门候选人高市早苗支持大胆经济刺激,曾一度提振股市。市场担忧政治过渡可能影响经济政策连贯性。
此次政策会议释放的信号表明,日本央行正试图在稳定物价、支持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随着ETF减持计划的落地,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进程已实质性启动,未来政策重心或将逐步转向利率工具的使用。
野村证券研报指出,在新政府上任并明确政策方向前,货币政策面临较大不确定性,10月加息可能性因此下降,其基线预测为2026年1月重启加息。而机构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观察人士预计10月加息,高达90%认为明年1月将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