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发起的“冠脉介入创新技术——‘港澳药械通’双效轨道旋磨技术”研讨会在广东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等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使用雅培Diamondback 360冠状动脉轨道旋磨介入治疗系统为患者完成了中国大陆首例临床应用。这标志着通过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政策,患者在国内即可享受到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拥有更多的临床诊疗新选择。
51岁的郭伯长期受冠心病困扰,2月前因突发胸痛、气短且活动后加重紧急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其心脏三大血管均存在严重病变,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重度狭窄合并严重钙化,回旋支次全闭塞,右冠虽通畅但同样重度钙化。郭伯病情复杂,不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脑梗死病史,而且冠脉重度钙化,介入器械难以通过血管狭窄处。经心血管内科团队评估,必须先将钙化的血管“松绑”,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并发症。借助“港澳药械通”政策,佛山禅医引进Diamondback 360冠状动脉轨道旋磨介入治疗系统,经多学科讨论及患者同意,最终采用该创新技术实施介入手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右一) 领衔的团队在手术中
术中,医生将直径1.25毫米的旋磨头送入钙化血管,通过高速旋转精准磨削钙化斑块,成功清除阻塞血管的“顽石”。随后,手术团队顺利植入支架,实现血管再通,术后患者血流恢复良好。
葛均波教授表示:“对介入医生来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冠脉有钙化’。钙化病变给PCI手术带来很大的挑战,传统的治疗手段在面对复杂严重钙化病变时,往往存在局限性,影响手术成功率与患者预后。而双效轨道旋磨新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它能更好地应对复杂严重钙化,为患者可以带来更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此外在这例手术中,我们为这位患者的前降支和回旋支先后进行了轨道旋磨,只需一个旋磨头就可以解决不同直径的血管问题,全程无需更换器械,节约了治疗费用,让血管获得充分的支架植入前准备,达到更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效果,期待这项技术未来能让更多患者获益。”

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大内科主任彭宇程教授(右一)在手术中
冠心病作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在中国呈持续上升态势。冠脉介入治疗(PCI)是应对冠心病的关键手段。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状动脉钙化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0~4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50%,在60~69岁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80%。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高,通常伴有钙化的概率也越大。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存在明显增加了PCI的难度和风险,钙化病变属于高阻力病变,且往往伴随血管成角、扭曲,以及对血管扩张的反应较差,增加了PCI器械通过的难度和相关并发症风险,导致各期的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等风险随之增加,因此,冠脉介入创新技术——双效轨道旋磨技术应运而生。雅培Diamondback 360冠状动脉轨道旋磨介入治疗系统是已获美国FDA和欧盟批准的创新技术,能有效处理严重钙化等复杂病变,显著提升复杂病变手术成功率,适用于可接受经皮介入治疗的原发性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患者,并极大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