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19日电(记者魏雨田)近期,A股科技板块在市场整体波动的传导下,震荡态势进一步凸显,板块内部呈现“高低切换”与“快速轮动”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科技板块能否突破震荡格局、延续结构性机会,以及后续核心配置方向如何选择,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核心议题。为此,新华财经记者采访了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哲宇,截至9月16日其管理的该基金产品今年迄今在震荡市中净值上涨超过48%。
谈及科技板块的后市机遇,王哲宇将焦点落在了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半导体和国产算力领域。他表示,如果说产业突破是从0到1的话,半导体与国产算力的产业逻辑已进入“0.5”的突破阶段,正处于即将进入爆发期的关键窗口期。在多重利好共振下,后续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国产算力处于即将爆发的关键时期
回顾自身职业路径,王哲宇将早期的基金研究经历视为其职业生涯的启蒙。投身基金研究领域时,他曾频繁与基金经理深度交流,探讨配置逻辑、市场趋势,以及组合构建的核心命题:是追逐人多的热门赛道,还是挖掘人少的价值洼地?又该如何在组合的稳健性与弹性之间找到平衡?“这段研究经历时长不算长,却让我早早建立起组合思维。”王哲宇坦言。
2018年,王哲宇转向行业研究,初期覆盖消费与健康板块,后续则聚焦于电力设备与汽车赛道。彼时,这两大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电动车需求集中释放。到了2021年,行业从见顶到逐渐走弱,让王哲宇逐渐学会在市场狂热时保持理性,在调整阶段寻找结构性机会。
2024年8月,王哲宇正式独立管理基金产品。在管理产品初期,他便确立了“核心+卫星”的组合构建思路。“核心”部分锚定产业逻辑清晰、成长确定性强的领域,“卫星”则用于挖掘具备潜力的细分赛道机会,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保留弹性。这一配置思路为其后续应对市场波动奠定了基础。
在投资风格上,王哲宇明确表示自己并非“右侧”行情的追逐者。在他看来,当行业进入右侧阶段,看似企业业绩在充分释放,但估值往往已过度兑现,暗藏的风险不容忽视。“一旦需求放缓,前期高估值下的企业盈利可能受到较大冲击,这是需要从战略层面警惕的关键节点。”
正是出于对右侧风险的重视,在经过反复沟通和深度复盘后,王哲宇决定产品配置重心不仅局限在原先单一的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更着眼于半导体自主可控与算力升级对汽车产业升级的影响。这一调整并非盲目切换,而是基于对产业阶段的深度判断,“国产算力已不再是纯主题炒作阶段,产业逻辑已突破‘0.5阶段’,正处于即将爆发或已初步启动的关键时期,后续仍有较大成长空间。”他说。
聚焦半导体和国产算力等领域
深入国内半导体算力的产业投资逻辑,王哲宇认为,该产业的演进更贴近2015年前后新能源汽车的突破逻辑。即最初从技术壁垒较低的封测环节起步,随后逐步将产业触角扩展至芯片的数字与模拟设计,当前正向先进制程、高端GPU、AI芯片等领域突破,逐渐向“进口替代”的深水区迈进。
从A股来看,王哲宇表示,当前清晰的成长方向集中在半导体、国产算力和AI+等领域。成长性板块的核心价值取决于“是否处于生产力变革的关键领域”。无论是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还是ASIC(专用集成电路)相关领域受AI推动的变化,都在印证这一逻辑。
政策端的支撑更让他坚定了这一判断。“自上而下的自主可控导向清晰,包括大基金及后续可能的配套基金等,都在为这一方向提供资源倾斜。随着政策落地与业绩的逐步释放,相关板块的成长确定性会进一步增强。”
近期,A股市场科技板块持续震荡,在王哲宇看来,前期阶段性上涨背后,个股呈现出“涨跌分化、轮动有效”的状态。这种轮动反而为市场进一步向上突破奠定了基础,后续向上的概率相对较大。
科技板块行情还会持续多久?他直言,产业趋势的周期性是其重要参考点,“当行业从少数企业主导的格局,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往往意味着产业已相对成熟,业绩充分兑现后,估值敏感度会显著提升,这是我们需要谨慎的信号。只要产业渗透率未达关键阈值、业绩预期未完全落地,估值压力就相对有限。”
“历史波动的启示在于敬畏周期,但不忽视成长。”王哲宇总结认为,在产业成长期聚焦技术突破与渗透率提升,在周期成熟阶段关注竞争格局变化,这是当前配置中平衡“弹性与稳健”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