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澳大利亚首次以主宾国身份亮相,派出史上最大规模展团,展现其在金融、教育、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潜力。
作为澳大利亚代表性专业组织,澳洲会计师公会会长兼董事会主席戴宾图教授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财务行业,它将解放基础性工作,使财务人员从“管账者”转型为“价值创造者”,但不会取而代之。同时,他强调,中国服务贸易市场持续开放,为中澳在会计、金融等知识密集型服务领域深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经营报》:今年澳大利亚作为服贸会主宾国,你如何评价中国服务贸易市场对中澳合作的重要性和吸引力?
戴宾图:中澳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仍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在铁矿石、煤炭和天然气等领域,中国占据了澳大利亚出口市场的很大份额。近年来,两国贸易关系持续向好。2023—2024财年,中澳双边贸易额增长2.6%,达到3250亿澳元(约人民币1.5万亿元)。
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澳在会计、金融、法律、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方面合作潜力巨大。未来,可通过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强职业资格互认,进一步推动专业服务业互联互通。
《中国经营报》:你如何看待中国政府近年来推动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举措?这些举措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戴宾图:中国政府在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方面推出的一系列举措,释放了加速融入全球服务经济体系的积极信号。我们注意到,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发生转型——过去侧重于铁矿石、煤炭、牛肉、葡萄酒等货物贸易,如今已拓展至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财务、教育和旅游等服务领域。
这些举措不仅为跨国专业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透明、便利的条件,也为中国企业与全球市场互动创造了更加畅通的渠道。
《中国经营报》:澳洲会计师公会此次联合多家领先会计师事务所发起倡议,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财会国际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将提升哪些能力?
戴宾图:澳洲会计师公会基于在全球财会和金融领域的调研,并广泛吸纳各界合作意见,制定了财会人才能力框架,并将其融入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课程。该框架涵盖六大核心能力模块:道德诚信、专业财务技术、适应性思维、大数据与数字化、商业敏锐度、自我驱动力与人际领导力。
我们强调的不仅是技能和技术,还包括转化能力,即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跨界协作与实际应用的能力。这一能力恰好与未来雇主对财会从业者的核心需求契合。
《中国经营报》:随着智能财务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对财务行业产生哪些影响?财务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新机遇和挑战?
戴宾图: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实现更快速、更智能、更具韧性的发展。智能财务不仅仅是人工智能,还涵盖数据治理、数字化工具、云平台和商业智慧,驱动业务洞察。当前,很多企业正在利用智能财务模型强化合规风控、优化资金流动管理,并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大幅提升决策效率。
AI将为财务人员提供“无接触化、全天候化”的服务,解放其日常基础性工作,使其从传统管控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真正的挑战不是AI本身,而是财务人员如何持续学习、紧跟发展,确保自身技能与经验适应行业新需求。
我们将持续把人工智能相关前沿趋势融入培训体系,帮助会员掌握行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他们在智能财务时代不会被替代,而是实现能力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