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获受理逾两年,苏州市新广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广益”)即将迈入冲击A股的下一关键节点,公司创业板IPO将于9月19日迎考。据悉,新广益IPO于2023年6月29日获得受理,当年7月25日进入问询阶段,其间历经了三轮问询。
招股书显示,新广益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抗溢胶特种膜、强耐受性特种膜等特种功能材料。

从新广益业绩表现来看,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4.55亿元、5.16亿元、6.57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8151.34万元、8328.25万元、1.16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8005.18万元、8346.03万元、1.13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13亿元,同比增长10.24%;实现净利润约5946.08万元,同比增长17.45%。
闯关IPO背后,新广益还存在应收账款余额较高的风险。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约为1.6亿元、2.16亿元、2.82亿元。新广益也提示风险称,未来若公司主要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出现不利变化(例如出现拖延付款等情况),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收回风险和大额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风险,进而对公司运营状况和现金流产生影响。
天使投资人、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逐年攀升,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若回款不及预期,可能影响营运资金周转能力。
此外,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新广益进行了2.2亿元的现金分红。
据新广益2025年6月3日披露的招股书(申报稿),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功能性材料项目、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分别约为5亿元、3亿元。
而在最新披露的上会稿中,新广益取消了原定募投项目中的新能源锂电材料项目,对功能性材料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增加约1.38亿元。募投项目进行调整后,新广益拟首发募资金额从8亿元缩水至6.3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新广益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具体来看,2022—2024年,新广益研发费用分别约为2232.85万元、2762.37万元、3104.3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5.35%、4.72%。对比来看,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方邦股份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9.46%、16.1%、17.97%,而斯迪克分别为6.77%、10.02%、8.93%。
对于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公司的原因,新广益方面表示,一方面在于同行业公司上市取得融资后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有更充裕的资金来源,而公司研发投入主要依赖历史经营所得,研发投入能力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在于同行业公司上市后主营业务线较广或大量投入新领域产品研发,大幅扩张研发团队,而公司主营产品线集中,研发团队相对精简。
股权关系方面,新广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夏超华。夏华超为夏超华胞弟,系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截至报告期末,夏超华合计控制公司85.54%股份的表决权。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新广益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马换换实习记者李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