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8 15:17:49 股吧网页版
【新华解读】国资央企亮“十四五”成绩单 接下来将会怎么干?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9月18日电(记者沈寅飞)国务院新闻办17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的数据亮点纷呈,体现了国资央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等多方面特点。接下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等将成为国资央企发展的关键词。

  国有资产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不到70万亿元增长到超过90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9万亿元增长到2.6万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3%和8.3%。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到6.7%,全员劳动生产率每人每年从59.4万元增长到81.7万元,国有资本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持续改善。

  “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国有资产质量更优了、‘家底’更厚了。”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如是说。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说,“十四五”以来,国资央企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就。创新驱动力显著增强,基于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更加突出。资产质量显著优化,资产利用更加高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国资央企自身的艰辛付出,也有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力引导,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中央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展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中央企业的发展的核心脉络从“规模扩张” 转向“质量提升” ,从“要素驱动” 转向“创新驱动” 。

  “从规模发展转向效率发展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说,“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的数据亮点纷呈,体现了国资央企功能提档、价值跃升、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等多方面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稳”的基础不断夯实同时,“进”的态势持续巩固。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介绍,2021-2024年,中央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万亿,年均增速达到6.3%。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投资者回报水平持续提高。截至目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超过22万亿,较“十三五”末增长了近50%,“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现金分红2.5万亿元,成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

  李锦认为,在核心导向上,国资央企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并重。“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成为事实上的主题,更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更加关注投资回报率、劳动生产率、创新能力等质量效益指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必选项”“必答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企业实现布局结构优化的“必选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累计投资达到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在集成电路、生物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人形机器人、超导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在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托底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呈现出“梯次拓展、合力并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国资央企中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高,低效无效资产不断盘活或退出,这样其资产配置便更加优化。”刘兴国说。

  与此同时,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布局,企业发展模式也受到深刻影响。如不少中央企业都设立了创投基金,目前总规模已接近千亿元,这些基金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积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形成了产融结合的新模式。

  李锦认为,“十四五”时期巩固了传统产业优势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重。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培育”到“大力发展”,投资力度显著加大,进而让中央企业的现代产业链链长角色更加突出。

  袁野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久久为功。我们将以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央企所能,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加快打造一批引领未来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那么接下来国资央企可能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记者注意到,本次发布会多次提到了下一步国资央企发展重点。张玉卓说,“十四五”时期国资央企的工作成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着眼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系统性思维、前瞻性谋划、创新性举措,大力推动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不断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和运营效率,放大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战略性专业化重组整合”再次成为了市场关注和国资央企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词。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大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9家中央企业。

  周丽莎认为,未来央企重组的重点领域可能包括: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目前布局缺口主要靠并购整合完成。二是产业链关键环节。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科研仪器、高端数控系统等通过重组实现产业链布局。三是民生与应急。粮食储备、西电东送、油气储备、医疗物资,主要布局民生保障。四是传统产业升级。钢铁、煤炭、煤电、有色金属等,提高行业集中度,主要采用横向合并、跨区域吸收等方式。

  “尽管我国已经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技术领先,但在更多领域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不少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需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尽快整体扭转技术落后局面,实现技术自立自强。而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国资央企需要在”十五五“时期实际发展过程中,根据当时的资产质量、业务竞争力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刘兴国说,“十五五”时期,央企一方面要在汽车、发电、通信等领域探索战略性重组的机会,要在环保、新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持续谋划实施专业化整合;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牢已实施重组整合企业的深度融合问题,要推动各整合主体的资源、技术、市场、文化全面融合,真正形成一个彼此协同、高效运行、竞争力增强的新主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