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9月17日周三,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布,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4.25%-4.5%降至4.00%-4.25%,降幅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开年以来九个月内首次决定降息。本次决议声明新增指出美国就业增长已放缓、失业率略升、就业下行风险增加、风险平衡已转变,删除劳动力市场稳健。
具体来看,特朗普“钦点”的新晋理事米兰一人投反对票,主张降息50基点,上次会议投票反对的两人均支持本次利率决议。利率预测中位值显示联储预计今年共降息三次,较上次增一次,明年再降一次。点阵图显示,九人预计今年内再降息两次,人数未过半,六人预计年内不再降息,一人预计降息五次、即今年合计降息150基点。美联储上调今明后年GDP增长预期,下调明后年的失业率预期,上调明后年PCE通胀预期,预计2028年通胀达到目标2%。
会后鲍威尔表示,此次降息举措是一项风险管理决策,没有必要快速调整利率,降息50个基点未得到广泛支持;极为罕见的经济局势导致联储利率预测分歧大;就业数据修正大主要源于调查回复率低;关税传到通胀的过程比预期更慢、幅度更小,关税贡献0.3-0.4个百分点的核心PCE通胀。同时,重申美联储坚定维持独立性。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新华财经表示,“美联储本次降息标志着货币政策周期的正式转向,这一决策背后同时反映了就业市场下行风险的压力,以及对政治干预与通胀风险的权衡。会议释放的信号清晰表明,就业已取代通胀成为当前政策的首要关注点。”
白雪称,本次降息的核心触发因素是近期就业数据的恶化速度、幅度和潜在风险远超通胀的温和反弹,美联储需要采取“预防性降息”来应对可能加速恶化的就业形势。本次会议声明删除了此前连续六个季度提及的“劳动力市场稳健”这一表述,新增“就业增长已放缓、失业率略升、就业下行风险增加”等表述,并强调“风险平衡已转变”,这些措辞调整标志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重心发生向“稳就业”的转向。
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将此次降息定义为“风险管理决策”,这一表述表明当前货币政策调整并非基于经济衰退的现实,而是对潜在下行风险的预防性应对,总体基调偏中性。会后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测印证了这一点:美联储将今年GDP增速预测从6月的1.4%上调至1.6%,同时下调明后年失业率预期,这表明对当前经济韧性仍有信心;但上调通胀预期并将通胀达标时间推迟至2028年,则显示出对美联储认为通胀在中长期可能依然顽固。
这些预测组合传递出清晰信号,即美联储已准备短期内容忍适度通胀,以换取就业市场的稳定。正如鲍威尔本次会后所言:“极为罕见的经济局势”使得传统的政策规则难以直接套用,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
白雪还提及,本次会议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内部政策分歧巨大,意味着未来政策路径的不确定性较高,但总体来看美联储仍将采用“温和、渐进式”的降息节奏。
不过,从多数委员选择渐进式降息策略——即利率预测中位值显示的“今年共降息三次,明年再降一次”这一的路径上来看,美联储试图在稳就业与控通胀之间寻求平衡,既承认就业下行风险需要政策应对,又避免因过快降息而放大通胀风险。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没有必要快速调整利率,降息50个基点未得到广泛支持”,正是对这一中间立场的明确背书,旨在维护政策连续性与市场信心,这意味着美联储后续仍将采用“温和、渐进式”的降息节奏。
预防式降息基调下,预计年内还将降息两次,但消费韧性及通胀压力下,长期降息节奏将仍旧偏缓,是否能够开启连续降息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
白雪认为,2026年的政策路径将更加依赖经济、就业数据的演变趋势与政治周期的互动,是否连续降息的不确定性较高。近期美国非农新增就业数据的大幅下调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模型调整等非基本面因素,并非就业出现结构性恶化,结合近期美国消费支出数据依然坚挺等因素,就业形势恶化的情形可能被市场高估,美国经济虽然趋缓但短期内依然具备韧性,而降息周期开启后,也有助于美国经济“软着陆”。这两点意味着在通胀可能存在反弹压力、失业率难以大幅上行的背景下,美联储持续降息的必要性不高。根据1990年代以来四轮预防式降息的总体幅度来看,整体维持在75-100bp,本轮预防式降息预计整体幅度也会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