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之间的“跷跷板”效应初显,围绕“存款搬家”现象的讨论不断升温。业内专家表示,权益市场表现良好带动非银存款增多,居民存款入市趋势更趋明显,反映出居民资产结构变化已初露端倪。考虑到居民资产配置需求旺盛,未来“跷跷板”效应或进一步显现。
变化进行时
根据申万宏源证券计算,8月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同比少增6000亿元,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8月非银存款新增11800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
居民存款与非银存款之间“一减一增”的变化,正是“存款搬家”的直观体现。
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存款搬家”指的是个人将存款资金转至金融投资,比如用于股票投资,或购买资产管理产品。“个人将存款划至证券投资账户用于炒股后,会形成非银存款;个人申购了资管产品后,形成了资管产品在托管行的存款,也计入非银存款。”王剑说。
8月权益市场走强是当月非银存款增长的主因。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股市交投热度回升,带动部分私人部门存款“跑步入市”,数据层面便呈现出居民一般存款同比少增、非银存款同比多增的情况。
中金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称,考虑到8月理财规模较去年同期少增约1500亿元,推测非银存款高增主要由于居民存款向券商保证金账户和权益类公募基金迁移。8月A股新开户数量达到265.03万户,较7月增加约35%,同比增加约165%,A股日均成交额达到2.25万亿元,超过2024年9月及2015年6月,或能印证居民存款入市趋势。
“居民存款和非银存款连续两个月呈现‘跷跷板’关系,和权益市场表现联系紧密,反映出居民资产结构变化已初露端倪。”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说。
王剑表示,当前大量高利率定期存款集中到期,居民资产配置需求旺盛,7月开启的存款流向权益市场趋势大概率延续。
资金活化进一步提高
除了“存款搬家”这一现象,当前还有一个重要趋势是资金活化进一步提高,这体现在M1与M2增速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收窄。
根据央行数据,8月末,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较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
在M1增速上行的带动下,M1与M2增速之间的剪刀差进一步收窄,为2.8个百分点,是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等经济活动。
“8月M1同比增速回升受多重利好因素推动,其中包括权益市场交投热度回升,赚钱效应下居民存款有‘跑步入市’倾向,部分货币自贮藏性需求转为交易性需求。”王一峰说。
林英奇表示,M1同比增速的回升也与存款进一步活化有关,体现出居民定期存款、银行理财等固定收益产品到期并未续投,或将成为潜在的入市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