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卷”向海外,布局海外业务牌照成为重要一环。9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全球化跨境支付服务平台CoGoLinks结行国际日前宣布,其海外主体公司递交的验收材料已通过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FSA)审核,正式在阿联酋获得“金钱服务许可”。
从早期的提供通道服务到拓展直客业务,再到当前频频谋求海外牌照,跨境支付进入行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出海”成为整个支付行业的一大关键趋势。对于从业机构而言,获取牌照只是业务竞争的第一步。
支付机构海外忙获牌
支付机构海外牌照布局持续加速中。就在9月15日,CoGoLinks结行国际宣布,海外主体公司正式在阿联酋获得金钱服务许可,该项资质允许CoGoLinks结行国际在阿联酋境内开展支付账户运营、支付交易处理及支付工具发行等业务,这也是首家在阿联酋获得正式支付牌照的中国跨境支付平台。
据了解,CoGoLinks结行国际是结行科技集团的子品牌,主要在跨境贸易领域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范围涵盖跨境电商、传统外贸、服贸出海等领域。在中国境内,CoGoLinks结行国际的支付牌照由兄弟品牌随行付持有,公司业务类型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交易处理Ⅰ类(除吉林省、辽宁省、浙江省、福建省、黑龙江省以外地区)。
围绕本次获牌,CoGoLinks结行国际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阿联酋作为中东地区的金融与贸易核心,是该地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中国跨境支付平台在阿联酋的支付牌照落地,将有助于推进阿联酋的数字化支付普及率再次提升,也使中国支付产业出海的进程再次向前迈进一步。当前,CoGoLinks结行国际已在中国香港、美国、阿联酋获得了支付牌照,同时获得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则性批复,准许推进新加坡大型支付机构牌照的筹备工作。
近年来,随着中国跨境电商与出海企业的蓬勃发展,跨境支付赛道持续升温。行业竞争已从初期的“通道之争”全面升级为一场围绕海外支付牌照的“军备赛”,跨境支付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密集申请与收购牌照,构建合规基础。2025年内,业内已有多家机构宣布获得海外业务许可。
截至目前,连连数字共计持有66项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覆盖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卢森堡、泰国及印度尼西亚等多个重要市场;PingPong同样拥有60余张全球牌照及许可;移卡则持有中国香港MSO、新加坡MPI、美国MSB、美国MTL等牌照,并在2025年7月获日本经济产业省批准开展扫码收单业务。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当前国内相关支付机构的牌照布局呈现出鲜明的业务特征,在区域选择上重合度较高,重点覆盖欧美成熟市场和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增长市场。例如,连连数字、新国都、PingPong、移卡等均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有所布局,其中,中国香港MSO牌照、美国MSB牌照、新加坡MPI牌照等较为热门。
谈及当前支付机构谋求境外支付牌照的原因,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激烈,而跨境支付费率更高。在同样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支付机构出海能够获取更多产出。而持牌经营不仅能保障交易合规性、提升服务稳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更能深度嵌入当地金融生态,提供账户、发卡、信贷等增值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从多元化收入角度看,跨境支付业务有望成长为支付机构新的收入支柱,为现阶段较为单一的支付业务分散风险。”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补充道。
跟随市场需求拓展业务
国内支付用户规模和市场见顶后,支付机构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增长曲线,出海成为一条新赛道。而为了打破支付领域固有的同质化竞争,各家机构也将业务拓展至更加多元,逐步完成从单一支付通道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转型。
获得牌照后,机构不仅提供跨境收付服务,还拓展至本地收单、多币种结算、外汇管理等增值服务。例如,CoGoLinks结行国际推出“平台收款+外贸收款+服贸收款”组合的产品布局,叠加付款、汇兑、增值服务等综合能力建设;除了支付解决方案外,移卡本地生活业务已在日本、新加坡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落地,通过加强内部业务协同,能获取具有高黏性的新客户。
“公司牌照布局还是跟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大方向,比如东南亚、美洲、欧洲。”谈及境外支付牌照思路,移卡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而不仅仅是移卡,出海支付机构的客户定位主要聚焦在两大类:一是“走出去”的中国消费者或企业,面向对应群体提供对应的支付方式和配合服务;二是海外本土消费者和企业,帮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或拓展其他国际市场,提供便利的支付服务。
连连数字进一步解释道,在以欧美等发达地区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牌照布局是为了服务于中国供应链出海所面向的主要消费市场。而鉴于语言和文化的相似性,中国商户常选择东南亚作为出海的第一站,在这些地区获得牌照能够更好地拓展这些新兴消费市场,帮助当地商家将商品销往全球。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支付机构在境外拿牌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事实上,获取境外支付牌照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各国监管政策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是最大障碍,其背后承载的是一家支付机构从风控合规能力、技术产品体系到集团全球化战略考量等系统性的决策。
对于获取一张牌照、牌照经营的实际支出成本,多家机构在采访中三缄其口,但传递的信号也均表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在境外申领牌照的周期多集中在1—2年间,前期需要合规团队与当地监管进行数百次沟通,并基于对当地市场企业经营模式、跨境支付交易币种和交易频率等多重调研,才能形成材料用于提交合规审批。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并不统一,且各地文化风俗习惯也有很大差异,一旦在推进筹备的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也极易导致前期投入的时间、成本付诸东流。有从业机构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此前行业中也有企业在海外申请牌照的过程中,当地监管政策突然改变,导致申牌工作只能从头再来,使整个申牌周期拉长至两年以上。
在王蓬博看来,从业机构应围绕核心客群的出海路径和业务场景,优先在战略市场获取关键牌照,确保合规深度与服务广度的平衡。此外,重资产投入下,更需注重牌照的协同效应,同时提升持牌后的本地运营、风控与客户服务能力。
警惕牌照搁置风险
而获取牌照也并非一劳永逸。有受访机构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部分国家会要求,在获牌之后的指定时间段内必须达到某项市场指标,否则牌照仍然有收回的可能。在实际开展业务时,还需要和各大金融机构合作以打通各类产品和服务,期间所涉及的严格的风控、反洗钱等合规要求,才是最难的一步。
CoGoLinks结行国际认为,未来数年内,国内跨境支付平台中已经形成一定交易规模、能够稳定发展的企业都会将视线放到海外。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支付机构获得境外牌照,跨境支付市场的竞争焦点正从“牌照获取”向“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在牌照基础上,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和本地化服务能力成为机构核心竞争力更为关键的组成部分。
“获取牌照不是数量竞赛,拿牌不是目标,牌照对于服务全球企业的价值及全球化经营的综合布局才是关键。以牌照为基础的多市场协同能力和本地化竞赛将成为关键竞争要素。”PingPong方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受访机构普遍认为,在本地化程度较高的支付业务中,同业机构的基础服务能力差异化会越来越小,牌照数量叠加综合服务能力则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优势。牌照竞赛之外,支付机构还需注重服务范围的变化、产品边界的拓展。
王蓬博认为,牌照数量之外,跨境支付的下一阶段竞争在于综合服务力与合规科技能力的比拼。单纯收款和换汇业务已无法满足出海企业对资金管理、外汇避险、多国税务合规、本地收单等一体化需求。建议从业机构以牌照为基础,向全球金融账户、本地清结算、数据合规、增值服务的综合服务商转型。同时警惕牌照搁置风险,强化本地团队建设与监管沟通。
苏筱芮建议,从业机构需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市场的支付特征、客群属性、成长潜力、投资回报周期等因素,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跨境持牌路线。在AI等技术蓬勃发展叠加出海热潮的大背景下,预计以科技风控见长、能够为商户带来更便捷一站式服务、增值服务体验的跨境支付机构将有望获得更为可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