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7 22:57:59 股吧网页版
张琦:智能驾驶趋向理性发展 付费订阅考验车企讲故事的能力
来源:中国经营报

  随着L2级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智能辅助驾驶付费订阅以及安全责任界定的问题,再度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

  “在燃油车时代,每一代燃油车在迭代更新的时候,如后置摄像头更新了相关侦测功能,那么这个更新的功能就会成为这款车型的标配。然而,在当下,车企在后轮转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NOA或XNGP)、城区开放道路智能辅助智能等功能上的更新及使用需要额外收费。用户场景的多样化,让相关付费订阅场景逐渐多了起来。”近期,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制作人张琦在《中国经营报》推出的《零观汽车》直播访谈节目上谈到了上述现象。

  张琦以他最近购置的新车为例,做了进一步的分享解读。他所购买的新车配备了雨天侦测功能,当地面积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辆会提示驾驶员激活Wet(湿地)模式,以降低车辆打滑的风险。“这类新科技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体验,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这些智能化功能买单,则存在不同声音。”张琦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需要付费订阅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用户愿意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付费,以获得更好的体验;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既然硬件已预埋到车辆上,为何还需额外付费才能解锁?有消费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一种企业“割韭菜”的行为。

  从商业策略来看,国内智能驾驶功能分为标配和额外付费两大阵营。其中,包括NOA在内的高级智能驾驶功能大多采用“硬件预埋+软件付费”的模式。

  正如张琦所言,汽车行业正从传统的“一锤子买卖”硬件销售模式,向“硬件+服务”的持续盈利模式转型。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智能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不断升级落地与用户对于相关服务需额外订阅付费之间找到双方都能认可的销售价格和模式,成为一大挑战。

  近期,《中国经营报》联合新浪新闻、新浪新能源共同发起“你是否会为智能辅助驾驶买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869份,新浪话题页该项调查阅读量达146万次。上述调查问卷显示,智能科技配置已成为消费者决定性购车因素之一。

  不过,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付费的意愿并不高。超四成消费者不愿意为智能驾驶系统额外付费,有44%的消费者表示只愿意以低于车价5%的价格为智能驾驶系统买单。在A方案(高阶版本,含城市领航辅助,车价增加2万元,含5年升级)与B方案【基础L2(ACC适应性巡航+LCC车道居中保持),车价提高0.5万元,终身免费保养】中,只有32.83%的消费者选择了A方案,选择B方案的消费者则高达67.17%。这表明,对于智能辅助驾驶,“低价或免费”符合大众预期。

  张琦将智能辅助驾驶付费订阅与苹果手机公司的商业模式类比。“最初,苹果手机用户也难以接受购买硬件后仍需为iTunes、Apple Music、储存空间等服务付费,但随着时间推移,软件和服务逐渐成为苹果盈利的主要来源。这是用户意识转变的结果。”

  谈及当下的汽车领域消费趋势,张琦观察到2025年出现了一条明显的分水岭:一方面,传统豪华及超豪华品牌(如宾利、保时捷、玛莎拉蒂、劳斯莱斯)在销量和利润承压下,转向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高端定制,例如为客户定制独特车漆颜色或专属内饰;另一方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品牌则着重于智能化定制,包括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语音助手、车内在线服务等。两种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在通过额外选配和服务盈利,但路径各不相同。

  在张琦看来,品牌如何讲好故事,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功能或服务买单至关重要。例如保时捷推出的Heritage Design复古内饰套装,其干邑色真皮与千鸟格座椅成本并不高,却因其历史渊源与品牌文化叙事,能够帮助其获得高额溢价。“有些超豪华品牌通过讲述品牌历史和工艺,把普通内饰卖出溢价。智能化功能同样需要这样的闭环。”

  与此同时,张琦还谈道,北京近期放宽了小客车指标切换政策,使得消费者可以在新能源与燃油车之间进行多次切换,不限次数。这种机制降低了用户的试错成本,智能辅助驾驶的付费订阅也可借鉴这一模式。“消费者可以先按月付费体验智能功能,若效果不佳,可以随时停止,若体验良好可以再续费。这种灵活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也有助于促进消费。”

  除了盈利模式问题,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问题同样是今年汽车产业中的焦点问题。

  张琦指出,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落地过程中,在宣传片中车企提供的动画展示的场景或功能比较理想化,例如自动避险、雨雾天气远距离探测等,但车辆在现实场景中的表现并不完美,无法规避“边角案例/极端情况”的出现。今年某车企在高速公路上出现的事故再次提醒消费者,技术并非“无所不能”。

  在这一背景下,业内外对智能辅助驾驶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其中既有监管部门在政策上的“收紧”,也有消费者态度的理性回归,这共同推动了智能驾驶走向理性发展。

  张琦称,对于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用户经过了从最初的怀疑,到逐渐信任,再到过度依赖,最终又趋于谨慎这样的过程。“这一曲线对于行业发展和用户安全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中国智能汽车正在走向海外市场。张琦认为,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相关企业如小鹏汽车、轻舟智行、地平线等已经有了雄厚的技术积累。然而,若要进入欧洲以及其他海外市场,中国企业不仅要针对当地市场进行一些因地制宜的本地化训练,还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欧盟近期对两家车企处以罚款,原因是其在售后市场电子科技软件方面实行了一些技术封锁。因此,中国企业出海不能仅仅依赖在核心技术和数据方面的优势,还必须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在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时,也要相应的放开一些技术或者软件端的一些接口,以能够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的监管。”张琦说道。

  在智能汽车的发展上,中国市场领先全球发展。海外市场相关需求虽不及中国市场大,但已涌现了一定体量的愿意尝鲜的用户。

  “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智能座舱,中国用户已习惯于语音交互、高速/城区NOA等智能化功能配置的搭载,而包括基础的车道级导航在内的这些智能座舱方面的创新在海外市场才刚刚兴起。”不过,张琦指出,语音助手功能目前已逐步进入海外市场车企研发的汽车智能座舱中。关于智能化的市场需求,正在逐步走向全球统一。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