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17日电(记者魏雨田)9月16日,港股上市创新药企业药捷安康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股价波动,不仅引发市场广泛热议,更波及多只跟踪创新药指数的ETF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就指数编制而言,未来需要设置更严格的证券标的筛选门槛、标准,以保障指数的投资价值和稳定性。
新华财经数据显示,16日盘中,药捷安康股价一度冲高,最大涨幅超63%,每股最高触及679.5港元;然而午后行情急转直下,股价大幅跳水,截至收盘,该股报192.00港元/股,单日跌幅达53.73%,日内振幅超116%。
公开信息显示,药捷安康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及开发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药捷安康目前还没有商业化产品,今年上半年,药捷安康亏损1.23亿人民币。公司于今年6月23日正式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3.15港元,总股本约3.97亿股。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除去基石投资者认购的约979万股,实际流通股约549万股,是一只典型的港股“小盘股”。
面对股价“过山车”,药捷安康16日午间公告称,概不知悉导致股价及成交量异常变动的原因。董事会亦确认,公司业务营运维持正常,且公司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并无重大变动。

图片来源:新华财经
回顾药捷安康的股价波动,与纳入相关指数或存在一定关联。9月8日,药捷安康正式满足纳入条件,同步进入港股通标的范围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其股价也随之飙升。9月8日至9月15日,该股上涨了557.69%。
不过,药捷安康的股价走势后续出现变化。9月16日,药捷安康股价“过山车”导致多只创新药ETF承压,包括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鹏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等产品。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截至9月16日,上述创新药ETF所挂钩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股,目前暂未出现药捷安康的身影,该指数成分股仅更新至8月;但从交易所ETF申赎清单中能明确观察到,药捷安康已出现在这些ETF的交易名单内。
目前,挂钩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产品不少。汇添富、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南方基金等公募基金旗下,合计已有9只ETF产品跟踪该指数,跟踪产品规模总计约371.23亿元。以2.62%的占比粗略估算,纳入指数后,仅这9只创新药ETF就为药捷安康带来了数亿元的被动买盘。
药捷安康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关联,需结合指数编制规则来看。今年8月,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了编制方案,将样本股定期调整频率修改为每年3月、6月、9月、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9月15日正是9月调整窗口的执行日,药捷安康也因此正式进入该指数样本股名单。按照规则,ETF产品需根据指数成分股调整进行被动调仓,药捷安康纳入指数后,相关ETF短期内形成集中买盘。
从该指数的选样逻辑来看,其筛选流程分为两步:首先,剔除选样空间内最近一年日均成交金额低于1000万港元的股票;然后,对选样空间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50只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如果样本数量不足时,则按实际数量纳入。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成分股指数,而非覆盖全行业的综合指数,其核心定位本是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优中选优”的创新药赛道配置参考。有基金公司人士坦言,该指数的选样规则存在争议:一方面,“样本数量不足时按实际数量纳入” 的逻辑,可能导致筛选标准被动放宽 ,若某一季度符合初始条件(剔除低流动性标的后)的达标标的少于50只,原本按排序选前50只的筛选逻辑便会失效,难以真正实现 “优中选优” 的目标。
另一方面,成分股指数作为机构配置的核心参考基准,更需突出标的质量与成长性的稳定性。若要提升指数成分股的 “优质属性”,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纳入基本面指标进行综合考量。
一位指数公司人士认为,本次事件,为优化指数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了一些新视角。例如,在一些波动较大的赛道或板块,可探索建立差异化披露规则,满足市场对关键信息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对于主要发挥投资功能的指数,如纳入交易机制更灵活、投资者结构更复杂的证券标的,应考虑在指数编制环节设置更严格的证券标的筛选门槛、标准,最大程度保障指数的投资价值和运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