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9月17日电 美联储即将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可能使得部分国际资金流出美国,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中国股市近期延续上行趋势,各类指数不断切换着创出年内新高。在此背景下,安本投资全球小盘股投资主管科斯蒂·戴森(Kirsty Desson)接受新华财经专访分享她对于全球以及中国市场后续走势的看法。
在戴森看来,美联储降息往往伴随全球资金再配置,海外资金有望更多流入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对小盘股而言后续存在丰富和多样化的机会,且随着弱美元周期持续,新货币秩序下人民币资产相对受益,中国市场正在涌现出一批潜在的全球型投资标的,包括生物科技、消费类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与医疗相关领域均值得关注。
全球小盘股强势上涨
2025年以来,小盘股以其稳健的走势成为市场主角,相较于全球大盘股,全球小盘股当前估值具有显著吸引力。
以美股为例,截至9月15日,反映美国小盘股市场表现的罗素2000指数近一个月涨幅达到4.83%,跑赢标普500指数2.1%的涨幅。从全球市场看,MSCI全球小型股指数近一个月累计涨幅达到3.67%,三个月累计涨幅超过11%。
戴森表示,尽管自2025年4月2日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系列关税政策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全球小盘股在主要资产类别中的表现优于大盘股,且受近期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
“小盘股走出了其独特行情且表现优于大盘股,可以体现出地区多元化以及资产类别多元化投资配置的价值。”戴森称,此前投资者往往会忽视投资组合中配置小盘股的重要性,一般小盘股的配置比例往往不到 15%。
从市值看,全球小盘股(以 MSCI World Small Cap Index 等为代表)大约占全球股市总市值的15%左右,但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小盘股约占全球上市公司总数的70%左右。
在戴森看来,小盘股数量庞大且覆盖行业广泛,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正因为小盘股数量庞大,公司间基本面差异显著,因此部分新兴市场小盘股投机氛围通常很浓,如何从中甄选出优质标的,成为投资者较为关注的话题。
“我们的投资理念围绕三个关键:质量(Quality)、成长性(Growth)和动量指标(Momentum)。”戴森表示,想要持续且客观地筛选优质公司,其首先会通过量化筛选工具选出符合标准的公司,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去理解这些公司背后的“护城河”以及关键财务指标。
戴森认为,要定义“高质量”的小盘股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考量,一是竞争优势: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否具备长期可持续性?二是管理层能力:管理团队能否有效执行公司战略?是否能够在宏观环境波动时依然推动业务成长?投资者需要重视管理层的履历和过往表现。三财务稳健性:公司是否具备持续投入自身增长的能力?是否能够稳定产生现金流?是否有能力通过分红或回购回馈股东?
对于后续小盘股走势,戴森认为,随着美联储降息窗口打开,叠加美国经济“滞胀”的背景,高质量的成长型企业或在今年第四季度维持较好的表现。
戴森称,小盘股对利率变动往往更为敏感。历史数据显示,在降息周期初期,小盘股的表现通常优于大盘股,因为这类企业的融资成本将显著下降,同时经济预期改善会直接提振其盈利前景。
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投资前景
今年以来,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资金净流入规模持续增长,其中投资中国股票的资金占比显著提升。A股市场震荡上行,成交额维持高位,外资作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近期流入规模创下阶段新高。
在戴森看来,目前中国市场整体规模仍然相对较小,大量海外投资者对其不够熟悉。过去五年,全球投资市场的格局由美元资产占主导地位,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资金有望更多流入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戴森认为,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障碍其实是认知不足。过去几年,海外投资者在美国等市场获得了较高回报,使其忽视了其他市场的机会。但当下的宏观经济状况要求全球投资者需要更加重视多元化配置。而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及在信息披露和治理上的改善,都为海外资金进一步流入提供了理由。
“已经实施多年的‘沪港通’和‘深港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有效又便利的投资平台,使得海外投资者更加了解亚洲市场。不仅让海外投资者对市场的流动性状况更有信心,同时也通过相应的披露要求提高了透明度。”戴森直言,随着通过 A 股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交易量不断增加,后续预计会有更多增量资金流入A股。
一方面,从外部因素看,强势美元周期逐步落下帷幕,美元正逐步走弱,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都使得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的方向;另一方面,从内部因素看,中国政策调整、流动性改善、经济基本面增强等多重利好共同作用将对中国市场形成支撑。
“我们认为,A股市场即将迎来持续强劲的表现,原因主要在于美元走弱的趋势,以及A股估值的吸引力。”戴森表示,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已升至约14倍,但仍低于五年平均水平,后续预计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戴森表示,在质量、成长性和动量指标构成的投资框架下,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三个正逐步被重新定价的领域,包括生物科技、消费类应用程序以及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目前,中国的内需市场和自主可控已成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戴森看来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各大企业在数字化、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方向的投资。
“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中国企业,包括一些优秀的小盘股公司,正不断涌现并登陆资本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戴森认为,对全球投资者而言,中国的资本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对于后续中国资本市场的前景,戴森期待后续进一步的利好政策,获得更多有关增长重点和消费导向的信号,这将进一步支撑市场信心和企业盈利可预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