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酱菜宝宝”、颜色鲜亮的鸭子背包、镶嵌铜质宝相花的木梳……在日前举办的第52届中国北京国际礼品、赠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上,中华老字号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为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近年来,老字号如何破圈的话题吸引了各方关注,一些老字号企业通过跨界联名、创新产品技术、场景打造等方式,实现品牌形象焕新。比如,胡同文化被“搬”到糕点上、中医养生膏方进入咖啡馆、酱油厂变身文化创意街区……老字号的新面孔不断圈粉年轻消费者。《2024抖音老字号年度数据报告》显示,“90后”占老字号购买者的40%,是购买老字号最多的群体;“00后”下单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95%。
老字号的优势在于“老”。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又植根于百姓生活。但“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发展,存在文化表达与现代生活脱节、服务体验缺乏互动性、品牌故事缺乏新意、产品和营销多停留在表面怀旧等问题。
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也是动态的。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创新不是简单的“贴潮流标签”,而是紧跟时代变化和市场趋势,瞄准消费者新需求,实现从产品设计、场景体验到文化表达的全链条适配,努力让老字号成为“常青号”。
立足自身特色,让文化内核成为可感知的体验。老字号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又有丰富的文化价值。让文化从历史记忆变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需要深挖老字号背后的“老故事”,向消费者讲好老字号产品、手艺和经营理念的故事。比如,有的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等文化展陈空间,讲好老字号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故事,提升品牌美誉度;有的老字号企业用时尚设计让产品变得更加时髦,以新面孔重回消费者视野,让消费者觉得“这是懂我的老字号”。
借助文旅融合,用场景创新打破传统标签。老字号企业紧跟文旅融合趋势,打造具有互动性与社交属性的新消费场景,将产品生产或营销场所升级成可触摸、可体验的主题文化空间,推动老字号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比如,一些老字号企业打造的消费场景链接了文旅体育、工业研学等多元形态,从单纯的“卖商品”转向全方位的“卖体验”,让消费者在体验中感受需求被满足的愉悦。
当然,信誉是老字号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诸多老字号能历经市场考验延续至今,靠的就是过硬的品质、匠心独运的技艺,以及良好的品牌信誉等。老字号企业在坚持创新发展中,更要把维护品牌形象和信誉放在首位,坚守世代相传的匠心和品质,用好老技艺、老产品这些“传家宝”,守护好长久以来的市场信任。
从时光中走来的老字号,也将在实践中沉淀新的价值。期待更多老字号企业坚持用时间沉淀技艺,用耐心酿制经典,勇于“出圈赶潮”,把老物件玩出新花样,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