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基”重现市场,权益类基金频频提前结束募集……9月以来,公募基金发行持续升温。
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5日,9月以来全市场已有119只新基金开启募集,环比增长41.67%。
与此同时,新基金认购周期也明显缩短,9月这批新基金平均认购天数为12.76天,较上月同期的17.42天减少近5天。
业内人士认为,资金加速流入公募基金,与市场整体走势向好,投资者信心提升及权益类基金赚钱效应显著等直接相关。
不过,爆款基金多成立于市场阶段性高点,后续表现往往难及预期,投资者在选择入场时点及入场基金时,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收益目标进行抉择。
权益基金成新发基金主力半月已现两只“日光基”
9月上半月,权益类基金成为新发基金的主力。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这期间总计有77只权益类基金开启募集,占新发基金总量的64.71%,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在数量提升的同时,多只权益类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出现“日光基”。
9月8日,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启动募集,原定认购截止日为9月24日,但仅9月8日当天,该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发售公告中规定的10亿元首次募集规模上限。根据有关规定,华商基金对当日认购申请采用“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给予部分确认,确认比例约为32.95%。
公开资料显示,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主要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为余懿,他于2022年7月加入华商基金,此前,他曾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安信证券、嘉实基金等地任职。
目前,除了管理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外,余懿旗下还管理着5只基金,规模最大的为华商甄选回报A,合计规模超30亿元,2025年3月以来其任职回报超20%。
对于港股市场的投资价值,余懿认为,港股市场汇聚了一批特色板块和优质企业,比如人工智能芯片、大模型、创新药、创新器械、内房股以及一些业务布局全球的国际化公司。
“日光基”并非个例,更早前的9月2日,招商均衡优选发布公告称,基金已于9月2日开始募集,截至当日,该基金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本次募集规模上限50亿元,最终,该基金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结果为56.67%。
据悉,招商均衡优选的基金经理为吴潇,2023年6月,他加入招商基金,现任多元资产投资管理部副总监(主持工作)。
对于当前市场,吴潇认为整体呈现“基础向好、行稳致远”的特征。A股市场估值中枢抬升,权益资产或迎来配置机会,重点关注红利(公共事业、运营商)、科技(互联网、AI应用)、医药(品牌OTC、创新药)、有色、新能源等方向。
他表示,现在是较为合适的建仓时点。虽然成长股上涨较快,但产业趋势已经形成。未来2-3年,只要不出现宏观上的“黑天鹅”事件,不少优秀公司长期具备较高的预期回报率。
机构看好后市专业人士提示“日光基”风险
除此之外,9月以来还有格林科技成长、汇安成长领航、南方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东方红慧选成长等多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
整体来看,9月上半月新基金认购周期明显缩短,平均认购天数为12.76天,较上月同期的17.42天减少近5天。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一方面,市场整体走势向好,A股表现强劲,上证指数站稳3800点,有效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公募产品;另一方面,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突出,赚钱效应显著,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借道基金入市的意愿明显提升。
“此外,随着居民理财观念逐步转变,财富配置更多向权益市场转移,叠加政策层面支持力度加大,共同推动了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活跃。”李春瑜称。
今年以来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整体表现都不错,在此大背景下,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屡创新高。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达35.08万亿元,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这也是自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第十次创历史新高。
分类别来看,截至7月底,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QDII基金的规模分别为4.92万亿元、3.83万亿元、7.24万亿元、14.61万亿元和0.73万亿元,除债券基金规模环比6月末有所下降之外,其余类型的基金规模均环比提升。
展望后市,多数机构均较看好股市走势,但相应的波动也会有所增大。
国泰海通证券研报认为,中国股市上升的逻辑是可持续的,年内中国A/H股指还会走出新高。首先,中国转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降低,能见度提高是估值重估的重要前提;其次,无风险收益系统下沉,股票市场机会成本降低,资产管理需求井喷和增量入市成为历史必然,也远未结束。第三,制度变化对股市估值具有关键影响。“及时、合理、得当”的经济政策,“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改革,有力提振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与强化风险认识。
中信建投研报则称,整体来看,当前市场资金面和情绪面属于高位整理并未崩塌,景气赛道仍然催化不断,AI算力主线的核心逻辑并未被证伪,在市场整理期注意高低切换。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示称,爆款基金多成立于市场阶段性高点,后续表现往往难及预期。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2021年的一些百亿“日光基”目前竟未回本,如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A,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至2025年9月15日收盘,该基金成立以来回报为-6.96%。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入场时点及入场基金时,应降低情绪的影响,更聚焦于基金本身的风险收益能否满足自身投资的需求,再进行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