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境外投资者(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许可申报持续活跃。《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统计,截至9月16日,今年以来已有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国际有限公司、第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62家境外机构申报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
合格境外投资者是经证监会批准,使用来自境外的资金进行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投资者仅以自身名义在境内开展证券期货投资,不在境内开展经营性活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境外机构踊跃申报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许可,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增强,也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市场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中国资本市场凭借庞大体量、丰富层次及不断增强的稳定性,成为全球资金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目的地。同时,全球金融市场的关联性进一步增强,跨境投资愈发频繁,境外机构积极布局中国,是对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的战略调整。”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如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容、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蓬勃发展,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让境外机构意识到投资中国就是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持续深化,为境外机构入场‘铺路搭桥’,推动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门槛降低、投资范围扩大、投资便利程度提高。”付一夫同时表示。
从证监会发布的最新合格境外投资者名录(截至2025年7月底)来看,今年以来,已有40家机构获批资格许可。纵览历年数据,记者发现,近年来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的机构数量呈增加趋势。其中,2021年全年获批机构数量为115家,创下自2003年以来的新高;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获批机构数量分别为69家、80家、72家,均维持在相对高位。整体来看,自2003年以来,共900家机构获批资格许可,覆盖全球逾40个国家和地区。
在杨德龙看来,境外机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行为会起到示范效应,有利于增加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入,也可以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付一夫表示:“不同境外机构的投资理念和策略差异明显。例如,部分来自成熟市场的机构,相对更加注重长期价值投资,投资行为可能更多基于宏观经济分析和行业前景研究,这有助于推动价值投资理念的传播,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优质企业;部分机构对新兴产业的敏感度较高,善于捕捉行业爆发前期的机会,投资风格相对灵活,这些机构的进入能为国内新兴产业带来资金支持,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总体而言,投资风格多样的境外机构丰富了国内投资者构成,带来多元投资理念,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与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