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6 01:35:09 股吧网页版
唯一被“点名”都市圈,为何是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度提速。

  9月16日出版的第1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题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是“五统一、一开放”。

  统一要素资源市场,促进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减少资源错配和闲置浪费,正是“五统一”之一。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此前表示,这10个地区是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者中心城市,改革基础条件较好,也具有较强代表性。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都市圈是本次唯一以“都市圈”命名的试点单元,显得尤为特殊。为什么是合肥都市圈?这一重磅试点,又将给合肥都市圈带来什么?

特殊

  在中国区域版图上,10个试点地区从东向西、由北及南,贯通要素流动的关键节点。它们撑起全国超1/4的经济体量,承担着“先行先试和示范探路”的作用。

  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徐善长看来,试点地区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大战略区域,兼具东、中、西部地区代表性,既有利于破解区域要素流动共性难题,又有利于疏通要素在区域内部、跨区域间的流动堵点,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做强国内大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涉及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各试点实施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但在探索的重点要素领域和具体改革任务选取上,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其中,合肥都市圈作为本次试点中唯一以“都市圈”命名的试点单元,试点范围包括安徽省合肥市全域,芜湖市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市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

图片来源:合新闻“图个明白工作室”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和安徽省区域经济核心板块,2024年2月,《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正式晋级国家级都市圈。不过,在长三角六大都市圈(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中,合肥都市圈不算特别突出。

  2024年,合肥都市圈GDP达到1.66万亿元,以全省17.8%的国土面积、24.5%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省33%的经济总量。而同期,南京都市圈GDP已经达到5.44万亿元,是合肥都市圈的3倍。

图片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合肥都市圈何以被选中?

  “要有条件、有志向,要跳一跳才可能够得着。”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这是本轮试点选择的一个重要逻辑。从全国看,合肥都市圈是有条件的,合肥是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创新黑马”,符合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向;也是有任务的,要加快解决内部发展失衡的问题。

  当地智库在分析合肥脱颖而出的原因时也指出,合肥科创实力突出,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等一批“国之重器”,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形成集群效应,产业基础扎实。

  与此同时,合肥改革意愿强烈、区域协同需求迫切,合肥都市圈跻身十大试点地区,“不仅体现了其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日益提升的战略价值,也凸显了跨区域协同改革的试验作用”。

聚焦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和服务保障机制。在有关专家看来,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在科技和产业新赛道上的“冲锋陷阵”能力。

  十大试点地区均提出,要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强化新业态新领域和服务业要素保障。其中,人工智能(10次)、新型能源(8次)、生命健康(8次)是提及最多的产业领域,也正是当下城市角逐最激烈的新兴赛道。

安徽创新馆

  根据《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合肥都市圈试点方案》),合肥都市圈将聚焦新型能源、人工智能、智慧轨道交通等新业态新领域,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曾刚分析认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中央赋予长三角的任务,合肥都市圈也要承担责任。就合肥都市圈而言,本身人工智能产业就有优势,也是新型能源的重要基地,把人工智能和新型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是大势所趋。

  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合肥的实力不容小觑。

  从1999年中科大“基因”孕育科大讯飞,到2019年合肥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1年建立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2022年中国声谷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合肥在AI版图上的声量越来越大。2024年,合肥人工智能总营收949.91亿元,智能算力超7100P,规模居全国前列。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算力与电力协同发展根基不断夯实。

  作为新能源汽车之都,合肥推动人工智能和新型能源融合发展独具优势。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地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624.34万千瓦,占地区电源总装机容量54%,新能源已成为合肥电网第一大电源。

  这其中,合肥通过利用AI 算法、5G通信和区块链技术,将电网中散落的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空调、储能等各类资源聚合成 “虚拟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进行灵活的削峰填谷,成为全国虚拟电厂建设的重要范本。

破圈

  随着合肥都市圈改革试点“线路图”出炉,这既是一次关乎资源配置效率的深刻变革,也将成为都市圈再塑产业内核、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机遇。不过,合肥都市圈当前也面临发展桎梏——产业链分工合作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

  安徽大学研究员宋宏此前撰文指出,合肥都市圈在长三角都市圈体系中尚属后发板块,单一核心与圈内其他地区非平衡特征显著,使得“中心-外围”结构尤其显著,并且使得合肥都市圈实现发达都市圈那样的同城化发展模式需要相对较长的过程。

  破局的方向已经逐步清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今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提出,要实施现代化合肥都市圈培育行动,推动合淮合六合滁同城化发展。

  一些新的迹象正在出现。9月4日,合肥市政府官网公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答复函,提及产业协同共进的情况——

  合肥、六安建立线上招商项目信息共享渠道并签订《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肥、淮南两市共同打造合淮合作区,合肥、滁州两市依托毗邻区域共同探索打造合作园区,合肥、安庆两市协同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等。

  其中,合淮合作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7个,其建设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纳入全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案例。

  这是合肥都市圈辐射效应不断增强的直接体现,其创新动能也正在进一步释放。《合肥都市圈试点方案》提出,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鼓励试点单位科研人员或团队选择“先赋权后转化”新模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可赋予其科技成果所有权不低于70%的权益,或不低于10年的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

  “我们自主创新的国企、高校院所,不论是从发明专利还是市场情况看,都已经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关键力量。这些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改革的举措,主要就是激活这些单位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曾刚认为,这方面合肥有很大优势,要进一步调动各相关方的积极性,把长远利益、中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在一起。

  接下来,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还将从技术、土地,延伸至人力、数据、资本等方方面面,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协同做大的行业壁垒、区域壁垒逐渐破除,合肥都市圈也将迎来新一轮“破圈”契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