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5 16:28:11 股吧网页版
AI重塑慢病管理:效率提升、服务下沉,加速迈向普惠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闫硕

  一场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健康管理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近些年,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同时慢病患者已经达到4.6亿-4.7亿人,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带来的医疗支出占比超70%,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近日,在方舟健客第十届H2H医疗服务生态大会上,易观首席分析师李智分享道,AI驱动的慢病管理,正从工具辅助角色向核心解决方案进化,恰好能应对这一挑战。

  AI赋能慢病管理,在医生端可聚焦慢病全周期需求,如导诊分诊、辅助诊疗等方面;在患者端则重点锚定家庭场景,毕竟我国90%的老年人都将以家庭养老为主,“AI+动态健康数据+家庭监测设备”的闭环生态,可实现慢病居家监测、异常预警、远程干预的全流程覆盖,最终推动医疗服务向普惠化、可及化落地。

  灼识咨询预测,中国在线慢病管理市场将从2023年的455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6000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44.5%。

  目前,多家企业已深度布局AI+慢病管理,并持续构建自身护城河。已有企业从中获益——“AI慢病管理第一股”方舟健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4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净利润1248.20万元,首次扭亏为盈。

  国家层面在持续鼓励使用新技术赋能诊疗、健康管理。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

  AI+慢病管理,还有多少挑战需要应对?

  赋能慢病管理

  近些年,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在慢性病诊疗中,对打破时空限制、增强患者依从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位三甲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互联网医疗打破了时空限制,患者不用远道而来便可以得到诊治,节省了交通、住宿等费用。而且,慢性病的治疗短期内并不能结束,有些药需要长期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能够提供药品配送,患者也不需要来回奔波。

  另一位三甲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医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经常遇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慢性病。在长期治疗中,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就是患者管理。过去我们采用传统方式,见面诊疗后鼓励患者前来复诊或到社区医院复诊,但很多患者症状改善后就不再复诊。线上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慢病管理的依从性。”

  易观分析《AI赋能医疗健康发展报告》指出,中国老龄化加速且慢病年轻化呈上升趋势,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当健康需求激增,随之而来的则是医疗服务人员工作日渐繁重。据媒体发布的《医务人员工作时长调查》显示,每日工作10小时以上的医疗工作人员,占比高达41.68%。

  AI的出现正重塑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范式,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方舟健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方敏博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AI+慢病管理不是炫技,而是要解决真问题、带来真改变。企业不断夯实AI技术底座,是为了更好投身普惠医疗浪潮,最终让更多人受惠。

  “我们应该都充分感受到,医疗服务行业正站在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家发布的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意见,不仅是技术方向的指引,更是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承诺。”谢方敏指出,破局“医疗资源不均”“医务人员人均服务时间长”等痛点已成为企业技术研发的核心出发点。

  AI对医生效率的提高显而易见,以方舟健客今年3月推出的智能问诊为例,目前已开展近40万次服务,每次问诊时间从过去的约30分钟降低1/3后达到约20分钟,为医生节省了大量时间做更有价值的工作。

  AI对慢病管理的赋能不仅仅体现在医生端,还包括患者端以及行业端。方舟健客以杏石医疗大模型为基础,打造出面向医生、患者、行业伙伴的“五大AI核心产品”——AI用药助手、AI健康管家、AI医生助手、AI学术助手、AI搜索。通过7x24小时多模态交互,构建从医生到患者的AI全链路服务闭环。

  在AI赋能慢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赛道上,企业的探索不止于此。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围绕家庭健康管理、老年人防骗就医等痛点,上线“健康档案”、联合中国移动推出“AI打假防骗专线”;平安好医生的“家医主动护”为亚健康、疾病、慢病用户展开7×24小时的病案分析和主动服务。

  面临多重挑战

  AI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应用虽前景广阔,但仍在数据、技术落地、商业模式等方面面临挑战。

  数据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在慢病管理中,患者的实时体征数据、历史诊疗记录、用药反馈数据,是医生远程判断病情、调整方案的核心依据;AI问诊、智能分诊等功能,也需依托海量合规的医疗数据训练模型,才能精准匹配需求、辅助临床决策。

  在欧加隆零售广阔市场团队全国总监杨虎看来,用户与AI互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上传至平台的信息,需保障数据的隐私性与安全性。与此同时,AI平台虽可获取一定量基础数据,但医疗板块的数据隐私等级非常高,往往在医院端、药店端才有,能否在合规的前提下将这些数据整合并用于模型训练,且确保模型输出结果的可靠性与临床适用性,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技术落地与临床融合方面也存障碍,AI模型需具备高准确性与可解释性,才能获得医生认可并嵌入实际诊疗流程,基层医生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责任归属也不明确,一旦AI建议出现误判,医患与技术提供方之间的法律责任难以界定。此外,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仍待验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并不影响“AI+慢病管理”全链路生态闭环的?续完善。当前恰值中国减重市场加速发展的关键节点,体重管理已经从个体健康行为上升到国家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议题。据摩根大通预计,中国减肥药物市场规模有望于2030年达到1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2亿元)。随着减重需求持续增长,AI在合并慢性病人群的体重管理中的应用正加速落地。

  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已有布局:方舟健客与信达生物聚焦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京东健康与礼来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超重/肥胖、糖尿病及斑秃患者提供解决方案;阿里健康与诺和诺德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一站式体重管理知识与服务专区。

  对于医疗AI未来的发展方向,方舟健客技术副总裁李学健将其总结为多模态、个性化、全周期和人机协同。其中,个性化就是在做前期的预问诊时,根据患者的问诊历史给出问题。在人机协同方面,要强调推出AI并非要取代真人医生,而是各司其职,AI适合做数据密集型的工作,医生则做最终的决策,将有限的宝贵时间解决疑难杂症,更好服务患者。

  李智指出,当前市场上有诸多企业布局AI+医疗,这些企业有些是互联网企业出身,有些是科技企业出身,也有一直深耕医药领域的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场景深耕、商业化闭环等方面,只有既懂医疗又懂AI的企业才能更好推动实现医疗AI的核心价值——医疗普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