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15日电(董时珊)在近日举办的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绿电绿证与绿色发展政策创新”平行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电力市场、绿电市场、绿证市场快速发展,并与碳市场加强协同,将成为驱动我国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常青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逐步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绿电绿证市场构建是接力新能源补贴政策、适应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的重要政策设计,关系着新能源的长远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绿电、绿证交易规模迅速攀升。今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开展了跨经营区绿色电力交易,实现了广西地区新能源电力送上海,蒙西、东北、华北等地新能源电力送广东。展望绿电、绿证下一步发展工作重点,常青认为,应持续推动绿色电力市场建设,推动在交易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的双向延伸,同时促进绿电供需匹配、完善绿电交易机制、推进绿电消费核算、扩大绿证交易场景等。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晓萱表示,我国“电—碳—证”市场在政策引导下逐步形成联动框架,且市场功能界面日趋清晰。市场之间互相影响、互为约束,需要在市场政策、价格机制、激励机制方面加强协同,形成推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最大合力。
张晓萱认为,在电力市场方面,应完善辅助服务和容量市场机制,与碳市场共同推动煤电功能定位转变,保障火电合理收益;在碳市场方面,应进一步畅通电—碳价格传导链条,促进发用两侧同时减排,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较优势;在绿电绿证方面,要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在企业ESG、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及绿色采购评价中体现绿色电力价值,扩大绿色电力消费。
论坛期间,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刘俊发布了理论专著成果《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一体化创新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他表示,在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下简称“三新”)发展过程中,要实现安全、绿色、经济和共享的多方统筹,关键驱动力是多维度“融合”。这意味着“三新”需要进行系统性谋划,通过一体化创新发展形成合力。该专著分别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治理、国际合作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阐述了推动“三新”一体化创新发展的理念、路径和关键举措。
全球能源互联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艺在发布《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成果时表示,2024年,全球电力发展与转型呈现“四大趋势”:一是能源消费电气化,2024年全球电力消费增速超过能源消费及经济发展增速,电气化率达到约20%,社会用能方式迈入新阶段;二是电力生产清洁化,2024年全球清洁能源装机占比首超50%,发电量占比突破40%;三是电力配置广域化,全球电网线路总长度达到约8000万公里,跨国互联电网方兴未艾;四是系统运行数智化,人工智能等先进数智化技术正全面融入电力系统运行各个方面,深度赋能各类多能融合新模式。展望未来,电力系统作为能源枢纽的地位将不断强化,电力发展应更加重视可靠供应和安全运行,向“安全韧性、低碳高效、广域配置”的发展目标演进,同时也要更加重视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