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破除“内卷式”竞争备受社会关注。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表示,非理性竞争可能一夜之间毁掉一个企业、一个产业,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内卷式”竞争,以低价竞争、同质化竞争、低质竞争为典型特点。在这种非理性的无序竞争中,市场经营主体过度、重复投入大量资源,却没有带来整体效益的提升。最终,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错配和浪费,还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与行业生态,严重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
长远来看,要想破除行业内卷,走出低价竞争、同质化竞争、低质竞争的泥潭,需要从“拼价格”转变为“拼价值”。而价值的创造,根本上还是靠创新。
沉迷于“红海”市场的零和博弈,企图以价换量,最终往往会深陷增量不增收的困局。与其如此,不如主动拥抱创新,紧跟技术更新迭代趋势,抢占前景广阔、商机无限的新“蓝海”。比如,光伏产品层出不穷,而光电转换效率更高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将成为市场新宠;充电设施快速普及,而支持大功率充放电的超级充电桩,将更精准切中新能源车主痛点……唯有锚定科技前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把握主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抄袭复制看似捷径,实则却是走向平庸的窄路。不少企业在快速扩张中跟风模仿,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严重同质化,沦为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大路货”。与之相比,依靠创新扎根细分市场,开辟差异化赛道,更值得借鉴。比如,智能电子产品的产业链很长,有的企业专注于生产电子屏幕,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生态位”;智能驾驶蓬勃发展,有的企业巧妙发力智能驾驶卡车赛道,商业价值逐步凸显。这些实践证明,通过聚焦垂直领域的深度研发,锻造“专、精、特、新”的差异化产品,是破解同质化竞争的有效途径。
而打破低质竞争的僵局,则需要依靠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以质突围。有些行业由于盲目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积累了大量落后产能,导致低质产品供过于求。比如,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产品既缺销路,又污染生态环境,可谓得不偿失;有些生产线囿于陈旧技术,产品质量不佳,与市场需求日益脱节,导致库存高企。破局之道在于,坚决摆脱对落后产能的路径依赖,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逐步提升产品品质,以质量过硬的产品赢得市场青睐。
创新,不仅是破解“内卷式”竞争的钥匙,更是引领行业迈向未来的核心引擎。唯有坚持创新驱动,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才能推动行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