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15 06:40:50 股吧网页版
“生态、生计、文化”协同多赢海洋生态修复创新实践激活经济新动能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内的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被称为陵水的“双眸”,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海岸潟湖,周边聚集了全县20%以上的人口,拥有全国最大的疍家渔村。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此前潟湖水体质量不稳定,部分砂质岸线侵蚀严重,河口区生境破碎,潟湖生态系统一度十分脆弱。

  对此,海南陵水对新村、黎安潟湖及周边海域创新利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开展了一系列整治修复工作。历经10多年努力,潟湖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这一案例被遴选为自然资源部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退塘退养还林还湿

  记者在陵水新村潟湖边见到潮和的时候,他正在与同伴忙着进行海边驿站的防台准备工作,经过一番专业操作,海边驿站的各类装备均被加固或收纳起来。

  驿站不远处的滩涂上,生长着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这里的红树林苗木大多为人工补种,品种多为红榄李等。

  潮和是当地有名的水下摄影师,也是抵达过多个大洋海底的旅行达人。“我就在这里出生,亲眼见证了潟湖从曾经的乱糟糟到如今的水清树绿。”作为土生土长的陵水人,潮和对陵水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的变迁印象深刻。

  当下,正逢休渔期,潟湖边上,渔民们正在忙着检修船只和整理出海捕鱼装备,闲时也偶尔会去周边的旅游驿站喝杯咖啡消遣一下。

  新村潟湖不远处是海南疍家博物馆。这是中国首个以疍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于2023年9月22日开馆,汇集展示了海南疍家人独特的水上文化,逐渐成为传承和保护疍家文化的重要场所。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能出珠。”《搜神记》中记载的这一段,常被今人认为是对古老的疍家人的描写,以此体现疍家人擅长与水打交道。在距离疍家博物馆不远的海面上,曾经的疍民家园化身海上民宿,成为疍家渔民“吃旅游饭”的致富密码。

  近年来,陵水着手清除违规渔排和清退近岸海域禁养区养殖场,促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随着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推进,许多渔民开始退塘退养,但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困境。

  在疍家渔排上出生的郭玉光,如今是陵水疍家渔排协会会长。他说,渔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是大事,为此他牵头成立了陵水海上疍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承包了渔民的旧渔排,将其打造成以疍家文化为底蕴、海洋元素为特色的海上疍家民宿。曾经因生态保护和修复带来的发展困境,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而让渔民受益。这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疍家渔排,集餐饮与海钓、桨板等水上娱乐活动于一体,自2024年运营以来,持续吸引着省内外的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发展,如今的新村和黎安潟湖海水碧蓝、红树成片、白鹭纷飞;周边区域产业不断聚集,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生产和生活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2025年陵水全球招商大会上,陵水黎族自治县县长罗桦重点推介了新村潟湖海域项目等产业项目。据统计,2024年,新村潟湖、黎安潟湖一共接待游客165.57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达到9.56亿元。

  破解生态退化困局

  多年前,这里是另一番景象。据潮和回忆,受渔排养殖、城镇居民活动和农业种植污染等因素影响,潟湖内一度出现水质富营养化、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挑战随之而来,生态退化、气候灾害与社区转型成为摆在地区发展面前的一道大考题。当地两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呈退化趋势:红树林面积从1990年的425公顷减至2015年的约220公顷,海草床覆盖率从1995年的约65%降至2018年的30%左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衰退。同时,作为低洼岛屿型海岸,陵水还面临海平面上升与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气候挑战。

  此外,陵水潟湖内上千户疍家渔排和周边村庄的过度开发,导致人口资源环境过载,而疍家文化作为海南省“海洋文明”的活态载体,又面临传承的断层风险。

  为应对这些挑战,陵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为依托,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改善了新村潟湖和黎安潟湖约32平方公里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成功探索出一条“顶层设计引领、部门联动聚力、科技赋能创新、公众参与共治、全民福祉提升”的生态修复模式。

  罗桦表示,陵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黎安潟湖、新村潟湖生态综合整治,依法拆除禁养区内养殖渔排711户,清理腾退占用潟湖面积近700亩。充分改善潟湖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融合,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建设。

  在具体修复过程中,陵水实施了NbS方案,通过海草床和红树林的整体修复,并结合社区参与和文化传承,在32平方公里潟湖区域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社区生计转型与文化传承创新。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厅长贾文涛认为,陵水实施的NbS方案充分体现了生态系统整体性思维,通过污染消减与自然岸线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海草床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疍家生态文化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全链条干预,构建了“海岸带生态-社会-经济”的协同治理模式。这六大核心措施不仅针对物理环境进行系统修复,更将当地传统文化与社区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了热带海岸带综合治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NbS亚洲中心常务副主任罗明认为,陵水通过这六大措施的系统实施,使得红树林、海草床覆盖率均得到提升。水质监测显示,黎安潟湖98%以上水域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新村潟湖90%水域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恢复区鱼类和贝类资源量比未修复区高出50%以上。“红树林-海草床”连续生态系统构成的“生态屏障”,增强了海岸带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

  形成创新治理范式

  陵水NbS实践方案突破了传统单一技术路线限制,创新形成了文化赋能与知识共创向利益相关方赋能的特色,实现了生态修复与社区发展的深度融合。这种将疍家渔村千年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统一的治理范式,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活化了传统文化,为应对全球性生态挑战提供了兼具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中国智慧。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寇峰等人认为,陵水NbS方案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将政府财政、社会资本和文化要素纳入整体解决方案,形成自然、社会、文化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并体现在文化赋能、知识共创和利益重构三个方面,形成了具有热带海岸带特色的综合治理范式。

  多位受访专业人士认为,陵水NbS实践方案不仅解决了当地“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更蕴含着可推广的全球沿海治理智慧。其基于海洋文化的整体性治理方法论、热带海岸带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和可持续价值实现机制,为应对全球海岸带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可借鉴的系统性范例。

  贾文涛认为,陵水NbS实践方案通过“生态修复-生计转型-文化传承”三维协同的系统方法,有效应对了热带海岸带地区面临的复杂挑战。通过实施六大核心措施,陵水成功修复了红树林、海草床两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同时保护和传承了疍家渔村文化,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这一实践不仅为我国其他海岸带地区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也为全球热带海岸带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陵水经验表明,成功的NbS方案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传统,激发社区内生动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才能在修复自然的同时提升人类福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贾文涛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