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吕少威)北京市顺义区“两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13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新闻中心举办。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顺义累计入库“两区”项目4676个(全市第一),2024年在全市“两区”和重点园区综合考评中均获评“A”类。
所谓“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北京市顺义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蓬勃介绍,五年来,顺义落地一批引领性创新政策。顺义区在试点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已完成200余项“两区”重点任务,探索形成了16项“两区”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模式,其中8项为全国首创,创新密度居全市前列。
五年来,顺义统筹提升经济规模与质量,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在航空服务领域,全国首创利用综保区开展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等关键航材免抵退税试点;开通北京自贸试验区首条第五航权航线;北京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进展顺利,计划于2026年投入运营,届时将进一步带动航空高级别维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务及科技研发等产业资源集聚。
在医疗健康领域,顺义构建便捷高效的进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通关平台和服务生态环境,落地全国首单商业规模批次医药产品进口业务;持续深化跨境电商销售医药产品试点政策,今年上半年试点企业共完成37万单,实现3258万元医药产品销售。在商务会展领域,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于今年投入运营,成为北京单体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综合型会展场馆。
在金融领域,涵盖银行、证券、保险、担保、保理和基金等多种业态,吸引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全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持牌支付公司、全国首家同时持有保险经纪牌照和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等优质金融项目落地顺义,逐步形成了金融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在国际物流领域,顺义在全国首创保税物流供应链监管新模式;持续提升首都机场货运服务水平,促进空港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提质增效。在文化贸易领域,创新服务文化保税业态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支持文化艺术品“区内仓储+区外展拍”“区内展示+线上交易”和“保税展示交易”,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海外文物回流的主要基地。
五年来,顺义强化重点园区特色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发挥策源地优势,构建完整航空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了航空运输、机场运营、飞机维修、航材贸易全链条产业集群,国际航协北亚办事处、星空联盟区域办事处等国际航空组织相继入驻。天竺综保区持续探索开放功能升级,充分利用综保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物流仓储等政策功能,增强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保税非保税协同发展政策实效,引导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德示范区深入开展国别特色的开放探索,是全国唯一以“经济技术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已连续举办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提升国际影响力。
杨蓬勃说,下一步,顺义将围绕航空服务、医药健康等优势产业开展全链条政策创新,不断优化要素供给,争取更多高含金量试点政策在顺义区率先落地实施;充分利用国家层面在增值电信、医疗健康等领域持续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契机,突出抓好“两区”项目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招商引资向精细化转变;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引领,强化“便利自贸”品牌塑造,持续提升临空区经济规模,打造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顺义组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