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有点意思。就在中美新一轮经贸对话前一天,咱们这边甩出了两张牌——一张是针对美国整个集成电路领域搞反歧视调查,另一张是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时间点卡得精准,动作也干脆利落,明摆着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准备好了的组合拳。
说实话,美国这几年在半导体上对咱们的动作,说白了就是系统性打压。从2018年301调查开始加征关税,到2022年以后层层加码出口管制,再到《芯片与科学法》直接限制企业来华投资,甚至今年5月还专门出指南,不让用华为昇腾芯片、不许美国AI芯片训练中国大模型。这一套下来,哪是什么国家安全,分明是冲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去的。他们自己搞技术封锁,还美其名曰“公平竞争”,有内味儿了。
现在咱们出手,法律依据清清楚楚。《对外贸易法》第七条就说了,谁要是在贸易上搞歧视,我们就能反制。商务部这次明确讲,美方这些措施涉嫌歧视,已经损害全球产业链稳定。这话听着平和,但背后的信号很强:你别以为只是打中国,整个行业都被你搅乱了。而且调查范围覆盖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全链条,连应用场景都算进去,说明咱们看得明白,问题出在整个体系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个反倾销调查。申请人是国内行业协会,数据也很硬:近三年从美国进口的相关模拟芯片数量涨了37%,价格却暴跌52%。这叫什么?典型的倾销行为。低价冲击市场,压得国内企业喘不过气,这不是商业竞争,是变相挤兑。我们按WTO规则走程序,立案调查,合情合理合法,谁也挑不出毛病。
有人可能会问,这时候搞调查,是不是会影响谈判气氛?我倒觉得,恰恰相反。越是谈的时候,越要把底线亮出来。你不让我好好发展,还想让我坐下来笑脸相迎?没门儿。现在的做法,既展示了克制——只启动调查,还没出结果;又表明了态度——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一点都不能让。
后续怎么走?三个月的调查期,短则立竿见影,长则留足博弈空间。关键在于,咱们把规则拿在手里,不喊口号,不动情绪,一步一个脚印走程序。这种打法,比啥都硬气。说到底,科技战打了这么多年,我们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尊严来自实力,而实力,往往藏在一纸调查公告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