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仲茜)“金秋九月,新能源产业与苏超‘双IP联动’,常州正迎接新一轮产业与流量的大丰收。”9月13日,在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开幕式上,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向与会嘉宾这样推介常州说,常州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以来产业规模已突破8500亿元,正朝着万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奋进;今夏火热的苏超赛事,常州队虽然战绩不佳,但苏超流量第一当之无愧。“常州队那股子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个球迷和市民。不管是球场还是产业赛场,常州都走出了一条从平凡到非凡的坚韧历史之路。”
“在绿茵赛场上,我们开启了常州‘笔画保卫战’;在产业赛场上,常州秉持‘十年磨一剑’的长期主义,专注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发储送用网’五大领域构筑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一辆搭载常州产电池;常州年产新能源整车近20万辆,平均40秒钟,理想汽车的自动化生产线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在电力设备变压器领域,常州产量占全国13.1%,全市一年生产电缆380万公里,可绕赤道95圈。”周伟介绍说,“常州,容得下烧烤、容得下理想,也容得下千千万万普通人。当年凭借三张PPT来常州创业的理想汽车,如今已成为百亿投入、千亿产出的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是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常州也是一座年轻的“万亿之城”。2024年,当新能源时代风潮来临,常州把握机遇一跃而上,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8万亿元,成为江苏第五个、全国第二十五个“万亿城市”,也是全国人口最少的万亿之城,人均GDP超20万元。
常州还是一座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城市。几天前,横跨长江的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左右逢源”,常州在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而借助中欧班列和多式联运通道,常州的货物半日内即可抵达长三角各大城市,3日内畅通欧亚各地。
近年来,常州还着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建成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机构,要以更高的水平,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常州拥有超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上市企业,4家全球独角兽企业。

“常州的未来是智慧智能的新质未来,是绿色发展的零碳未来。”周伟表示,当前,作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常州市政府正在大力培养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打造千亿级规模的微电网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周伟表示,新能源的下半场一定是“瓦特经济”和“比特经济”的深度融合,常州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转型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化合物半导体为代表的六大成长型未来产业。

“投资常州就是投资未来,选择常州就是选择共赢。常州将持续建设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以营商服务‘商赢’。”周伟代表常州市委市政府,热诚期待更多企业家走进常州、解码常州、投资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