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廊桥跨三地,水乡客厅迎宾至。今天上午,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在方厅水院举行。2019年11月揭牌至今,示范区已进入第六个建设年,这片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双轮驱动 “试验田”结硕果
“六年来,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上海市发改委主任、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顾军说。
两轮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180个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跨省域“四合院”方厅水院建成投用;元荡23公里岸线贯通及功能提升工程完成;10条省际“断头路”陆续通车,沪苏湖铁路驶出“高铁水上漂”的壮阔;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青浦分院等一批高能级、高品质项目建成投用……以项目为载体,示范区人的日常生活开启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应用场景”。
项目建设的背后,离不开示范区“从实践到制度、从制度再到实践”的一体化制度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截至目前,聚焦重点领域,示范区已累计推出15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57项制度创新经验面向全国发布推广,有力发挥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
双轮驱动,示范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4年,示范区两区一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5%。今年上半年,示范区两区一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686亿元,同比增长7.3%,三地增速均位列所在市第一。
持续谋划 “十五五”再突破
出形象,育功能。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开局的历史新起点,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示范区发展也将开启新征程。
在示范区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里,重点区域核心功能将稳步提升,一个个“新目标”随之清晰:加快“一厅三片”开发建设和功能导入,力争到2030年,水乡客厅建设框架全面成型,“三片”形态开发基本完成、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研究制定环淀山湖世界级湖区建设方案,打造“创新绿核”;加快推进“轨道上的示范区”“水上示范区”建设,推动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全国重点实验室、太浦河后续工程、淀山湖岸线贯通及周边水系生态治理、上海市儿童医院示范区医学中心等项目落地投用。
着眼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布局也有了鲜明的“标签”。青吴嘉将构建“三新两高一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绿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现代服务、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重要赛道持续发力,打造优质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同时,跨省域高新区建设的推进,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复旦国际融合创新中心、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将为示范区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