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财富传承与企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实现财富平稳过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命运,更与中国经济未来紧密相连。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召开期间,由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中国经营报社、家族企业杂志社、北京市东城区立鼎金融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二十余家金融机构与文化机构共同发起的“紫金财富管理”品牌正式发布。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财富管理方面仍多集中于标准化产品,尚未建立起系统化、综合化的服务体系。“紫金财富管理”品牌的推出,有望在行业标准制定、金融政策试点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民营企业实现稳健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紫金财富管理”品牌发布聚焦财富管理“风口”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已步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接班人培养,有针对性地加以塑造和锤炼,让企业后继有人、持续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交接高峰的到来,推动了对专业化、规范化的财富管理与传承服务的迫切需求。《家族企业》杂志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家群体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财富传承意识觉醒:截至2024年,受调研的企业家中有36%设立家族信托,24%订立遗嘱,17%设立家族办公室,14%设立基金会,10%配置保险金信托,6%设立慈善信托。多数企业家是在近五年内开始密集布局,但仍有30%的企业家未采用任何财富传承工具。
在此背景下,“紫金财富管理”品牌应时而生。据悉,该品牌将聚焦行业标准制定和生态体系建设两大重点,建立涵盖财富管理与传承的行业规范,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同时,依托北京信托财产登记试点,优化股权信托服务流程,重点推进并实现不动产/股权信托非交易性过户的税收优化路径。
《家族企业》杂志调研显示,10年前,超过70%的企业家依赖熟人和亲朋好友的建议进行资产配置,而2024年数据显示,这一比例已骤降至7%。与此同时,选择专业机构服务的比例在2024年达到64%。这说明,市场越来越相信专业的力量,越来越认可生态的价值。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金融机构在服务民营企业财富管理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从供给侧看,传统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主要集中在标准化产品销售,缺乏针对民营企业复杂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信托、券商、保险等机构虽然在某些细分领域有所突破,但整体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
而“紫金财富管理”品牌建设将充分发挥东城区“金融+文化”的融合优势,通过“故宫以东”政企会客厅及“紫金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预计通过三年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财富管理服务新模式。该品牌建设将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分阶段推进实施。
北京市东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献森在本次品牌发布会上指出,“紫金财富管理”品牌将聚焦企业家财富管理这一行业“风口”,依托东城区作为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优势,在行业标准制定、金融政策试点、各类资源整合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东城区将与北京银行(601169.SH)、北京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谱写政银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还将与京国瑞基金、工商银行(601398.SH)北京分行联合设立AIC基金,精准对接企业融资和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建议,“紫金财富管理”品牌要促进资源整合,构建“金融+文化”生态体系。充分发挥东城区历史文化与现代金融交汇的优势,通过“紫金”平台,吸引企业家办公室机构、专业人才与文化资源聚集,形成赋能家族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良性生态。
财富管理助推民企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8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民营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企业有42万多家、占比也在92%以上;民营企业对进出口和税收的贡献都在五成以上,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达到八成以上。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
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财富管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日益凸显。
曾刚认为,从企业经营层面看,科学的财富管理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通过多元化投资降低单一业务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良好的财富管理能够为企业提供“缓冲垫”,增强抗风险能力。从企业家个人层面看,合理的财富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资产与个人资产的隔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对个人财富的冲击。这种风险分散机制能够让企业家更加专注于主业发展,敢于进行创新投入。对民营经济整体而言,财富管理的发展能够促进资本的有效流动和配置,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资金来源。同时,通过专业化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够引导民营资本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这对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吴飞看来,财富管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协助企业家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更关键的在于在当前阶段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实现资产保全,从而增强企业家的安全感和信心。
吴飞进一步指出,一方面,若企业家因家族内部纠纷、财产归属不明或继承安排缺失等问题分散经营精力,甚至陷入“祸起萧墙”的困境,必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战略推进,进而制约整体民营经济的活力与发展动能。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财富管理架构,企业家可为其个人与家庭设置一道“防火墙”,确保部分资产不受企业经营风险的波及。这种安排有助于提升企业家的抗风险能力和再投资的意愿。做企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冒险,新项目投资风险高、不确定性大。若企业家能够确信即便投资失败,其核心资产与家庭基本生活仍能得到保障,他们才更愿意承担风险、开展创新与投资,从而带动就业、税收与产业进步,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因此,当前财富管理行业和政策层面应更加重视民营企业资产保全类服务的供给,通过专业方案帮助企业构建安全资金池与风险隔离机制,为企业家信心和民营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制度性支持。”吴飞说。
财富管理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风险抵御与创新发展的机制保障,其服务效能的提升更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生态支持。
作为“紫金财富管理”品牌的重要发起机构,中国经营报社与家族企业杂志社持续深耕民企发展领域,积极助推中国企业传承与商业生态建设。中国经营报社创刊40年以来,始终以记录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融入民营经济发展进程,并将借助该品牌继续为民营企业提供支持;家族企业杂志社创刊十年来则持续致力于与各界共建民营企业传承商业文明生态,未来将推动财富管理与文化延续深度融合,做传承智慧的“灯塔”、当行业变革的“瞭望者”以及成为价值传承的“播种机”。